這幾天沉浸在小說裡面,很舒服喔!
這兩本分別是<<失物請洽圖書室>>、<<鎌倉漩渦服務中心>>。
多虧朋友推薦<<失物請洽圖書室>>,才能與它相遇。順勢就多借了<<鎌倉漩渦服務中心>>,寫法跟內容依舊是作者青山美智子的風格。
於是,打開圖書館的app,一口氣借了她的所有作品。
預計二月就在她的作品的陪伴之下度過。
啟發總是出現在意想不到的時刻,隨之帶來會心一笑。
"Start where you are. Use what you have. Do what you can." —Arthur Ashe
這幾天沉浸在小說裡面,很舒服喔!
這兩本分別是<<失物請洽圖書室>>、<<鎌倉漩渦服務中心>>。
多虧朋友推薦<<失物請洽圖書室>>,才能與它相遇。
活動資訊:
◇ 活動時間:2024年12/08(日) 14:00-16:00 (13:30開放入場)
◇ 活動地點:高雄商務會議中心.3F商道廳 (高雄市前鎮區中山二路5號,近高捷紅線獅甲站)
◆ 本活動免費報名,憑《長期買進》新書進場 (紙本書、電子書皆可)
【推薦序】
兼具理論及實務的投資書(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張傳章)
最簡單的投資方法,才是最好(阿爾發金融科技董事長楊琇惠、阿爾發證券投資顧問董事長陳志彥)
【自序】我的投資答案:被動型ETF+長期投資
【Part1】重新認識經濟學裡的有限理性
第1堂 高報酬必然伴隨高風險
第2堂 人不如自己想像中的理性
第3堂 你比自己認為的更愛冒險
第4堂 理性是有極限的
【Part2】進場前一定要知道的投資觀念
第1堂 效率市場假說不足以解釋股價變化
第2堂 投資人的集體情緒會影響市場價格
第3堂 短期的誘惑是長期投資失敗的主因
第4堂 損失比獲利容易使人失去理性判斷
【Part3】影響投資成果的10個行為偏誤
第1堂 本質主義:價格由投資人認定的價值而定
第2堂 認知失調:想盡辦法合理化自己的認知
第3堂 後見之明:用發生之事來證明自己的方法
第4堂 代表性偏誤:將看似常見的例子當做事實
第5堂 賭徒的謬誤:相同的事件不會連續不斷的出現
第6堂 過度自信:人們總是自我感覺良好
第7堂 心理帳戶:對於消費決策有不同的判斷標準
第8堂 框架效應:「換句話說」就能改變投資行為
第9堂 錨定效應:買進價格會變成交易過不去的心魔
第10堂 有限注意力:人們眼中只看得到自己注意的事物
【Part4】能消除「行為偏誤」的9大自制力投資準則
第1堂 用「長期投資」與「複利」累積財富
第2堂 絕對不當「過度交易」的散戶
第3堂 指數被動ETF是散戶最佳的選擇
第4堂 金融市場的鐵則: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第5堂 預測市場會造成不必要的投資失利
第6堂 盲目投資源自於喜歡聽故事的天性
第7堂 注意!交易稅會大大侵蝕獲利
第8堂 分散投資是唯一的免費午餐
第9堂 想要「高報酬、低風險」就長期投資吧
【Part5】這些商品可以投資嗎?
第1堂 股票
第2堂 債券
第3堂 主題式基金與 ETF
第4堂 高股息及高收益商品
第5堂 槓桿與反向型 ETF
第6堂 期貨與選擇權
第7堂 虛擬資產
第8堂 房地產
【Part 6】我建議的投資策略
第1堂 資產配置不是愈分散愈好
第2堂 別用短期來看股票漲跌
第3堂 若有資金,請單筆投入
第4堂 「現在」永遠是開始投資的最佳時刻
第5堂 沒有本金的年輕人請定期定額投資
第6堂 購買金融商品請洽沒有利益衝突的對象
第7堂 請保持「留在市場裡」的自制力
【結語】投資的正確道路:指數化被動投資
如何克服困境與提升生活
「學習時要遊走,達成目標時要專注」:
在不同情境下需要不同的心態。當我們感到迷茫或需要探索新的可能性時,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去「遊走」,也就是廣泛接觸不同的資訊與體驗。但是,當我們已經確立目標時,則需要「專注」於實現目標的具體步驟,避免分心。在面對困境時,可以先遊走探索不同的解決方案,一旦找到方向,就應該專注執行。
「當你在移動時,你更有能力應對壓力」
當感到緊張、沮喪或擔憂時,過度思考往往會使問題變得更嚴重。因此,不要試圖用思考來解決情緒問題,而是要先採取行動,例如伸展身體、散步或投入於工作。透過身體活動,可以擺脫負面情緒,並有助於更清晰地思考。
「想想你喜歡的小事,然後轉過頭來為別人做這些事」
將正向的體驗分享給他人。如果我們在某種情況下感到快樂或安慰,其他人可能也會有同樣的感受。因此,我們可以主動去做那些能為他人帶來快樂的事情,例如在課堂上提問、打電話關心朋友或稱讚別人的穿搭。透過給予,我們也能獲得更多的快樂與滿足。
「我們試圖把我們不願意改正的缺點變成美德」
要誠實面對自己的缺點,而不是為自己的錯誤找藉口。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要逃避問題或將責任推給別人,而是要積極尋找解決方案,並從錯誤中學習。
「我一直在等待不尋常的事情發生,但隨著歲月的流逝,除非我促成,否則什麼也沒有發生」: 積極主動地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要被動地等待奇蹟發生,而是要主動採取行動,實現自己的目標。當我們遇到困境時,應該積極尋找解決方法,而不是消極等待。
這些想法強調了 行動、專注、同理心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透過將這些原則應用於日常生活,我們可以更好地克服困境,並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