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0日 星期三

《2021年巴菲特致股東信》讀後感:重新探討買債券的理由,堅持資產配置(例如VT+VGIT)

結論:我的看法偏向未來的績效表現,只有天知道,持有的市場權重,沒有最佳比例這種事,不是每件事情都能績效最大化的,不然,就不用做資產配置了。未來全球市場給多少報酬,我們就拿多少就好,沒有哪個比例真的比較好,切勿落入效率前緣的陷阱。


  • 未來最佳資產配置呢?
    老實說,沒有人知道答案。

    假如你知道未來要在那個資產類別投入最高比重可以以較低的風險獲取較高的報酬,那麼基本上,你就不需要資產配置了。何必呢?你就將資金全部投入表現最佳的資產類別即可。配置比重差個小小幾%,不會對結果產生重大的影響。資產配置的要點,是做出配置的動作。常常看到有許多進行資產配置的投資朋友,再要以5%:5%進行配置,或是4%:6%比較好之間傷透腦筋。說實在的,這對最後結果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我自己有時也會落入這個陷阱之中)(綠角財經筆記: 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or(智慧型資產配置)再讀後感---資產配置要義)
  • Global equity investing: The benefits of diversification and sizing your allocation 
    In light of our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considerations,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domestic investors should consider allocating part of their portfolios to international equities. In determining how much to allocate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quities, a helpful starting point for investors is global market-capitalization weight. In practice, many investors will consider an allocation below this starting point based on their sensitivity to a number of considerations, including volatility reduction, implementation costs, taxes, regulation, and their own preferences.
  • 資產配置的比率需要依據個人的財務目標與風險忍受度進行調整。這需要量身訂做。即便同一個人,當他有兩個不同的財務目標要同時進行時,他也很可能會針對不同目標採用不同的配置比率。(綠角財經筆記: 再論兩個核心問題Indexing and Asset Allocation are Two Separate Issues)
  • 要避開的債券基金投資風險,在於過高的內扣費用成本。 條件類似的債券會有類似的殖利率。在當前這個低殖利率年代,再去買高收費債券基金更是沒道理。 避開高費用的標的。這就是債券基金投資的趨吉避凶之道。中期美國公債ETF,VGIT(Expense Ratio 0.05%)投資的是3- 10年期的公債,保有Vanguard一貫的優勢,那就是低費用,內扣總開銷不到IEI的一半。(綠角財經筆記: Funding Your Future讀後感---投資債券基金一定要留意的兩大風險;美國中期公債ETF,iShares與Vanguard何者較佳(IEI vs. VGIT))
  • 「怎麼會有人靠變賣資產來度過退休生活呢?當然是靠領息過日子啊!
    你退休的時候難道會去變賣房子來當退休金嗎?」變賣資產其實是調整你的資產配置比例如果你在退休前累積了相當多的風險性資產,然後到了退休階段,你把一定比例資產轉移到債券這一類固定收益的資產上。其實需要變賣資產的情形將會相對小。
    .
    在未來年歲越長,對於現金流就越趨需要穩定。所以我們可以不斷的把風險性資產的比例下調。
    而在每次配置比例的調整中,就會不斷的增加固定收益類別的比例。自然完成取得現金流的需求。
    .
    白話一點講,需要配息類別多一點,我們就把股票類的資產移動多一些過去,增加來年配息的金額。順便把來年需要的現金領出來放。所以問題是出在退休後需不需要變賣資產嗎 ?
    .
    問題是出在你累積的財富不會永續成長。
    .
    問題是出在你所累積可以產出現金流的資產不夠大。
    .
    問題是出在你所累積的資產流通性太低,無法進行調整。(Jet Lee的投資隨筆)
  • 最方便的作法是直接買VT(Expense Ratio 0.08%)就好,ETF會自動隨著各地區的市值增減,讓比例也隨之增減,不需要顧慮比例的問題(ffaarr的投資理財部落格: 資產配置、指數投資和ETF的不同搭配方式:以VTI+VXUS為例)



    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 (VT)

    Investment strategy

    The fund employs a “passive management”—or indexing—investment approach designed to track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TSE Global All Cap Index, a free-float-adjusted, market-capitalization-weighted index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market performance of large-, mid-, and small-capitalization stocks of companies located around the world. The index includes approximately 7,400 stocks of companies located in 47 countries, including both developed and emerging markets.

    Principal Investment Strategies The Fund employs an indexing investment approach designed to track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TSE Global All Cap Index, a float-adjusted, market-capitalization-weighted index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market performance of large-, mid-, and small-capitalization stocks of companies located around the world. As of October 31, 2020, the Index included 9,033 stocks of companies located in 49 markets, including both developed and emerging markets. As of October 31, 2020, the largest markets covered in the Index were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which made up approximately 57.1%, 7.4%, and 3.8%, respectively, of the Index’s market capitalization). The Fund attempts to sample the target index by investing all, or substantially all, of its assets in common stocks in the Index and by holding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securities that resembles the full Index in terms of key risk factor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These factors include industry weightings, country weightings, market capitalization, and other financial characteristics of stocks.

    市值佔比比較:

    1、整體股市市值的比較上,根據交易所聯盟網站資訊,美國與非美國(僅計算FTSE指數中的已開發和新興市場)的國內股票總市值大約是43:57。

    2、以流通市值為基礎的指數市值中,美國的股票流動性較好,所以佔比較高,在FTSE全球指數中(VT中的佔比會很接近這個),美國與非美的涵蓋指數市值,目前大約是57:43。



  • 註:VT這支全球股市指數化投資工具,是在2008年當中才發行的。也就是說,假如你在VT發行前就已經開始投資,當時要做全球股市的指數化投資,一定是要自行分區投入,取得整體報酬。
    後記:
    不知為何,近來有人主張:”不使用VT投資全球股市,自行分區投資,就不是做指數化投資”的看法。
    首先要知道的是,VT是2008這一年才推出的投資工具。所以在2008以前,所有想要投資全球股市的人,一定要做的事,就是全球分區投資
    以為VT就是唯一正確選擇,可能部分原因在於,這個人是在比較近幾年才開始投資。他以為VT是一個一直存在的工具。
    而且,對於一個投資人來說,如何決定本國與國際市場比重(或是國際市場間的比率)。這是資產配置層級的問題。本國跟國際股市,已開發跟新興市場股市,都是不同的資產類別。絕不是說在不同資產類別間進行考慮後決定了一個比重,就不是指數化投資
    這是資產配置的問題。這也正是為什麼威廉·伯恩斯坦在要智慧型資產配置書中,Vanguard要在研究報告中,討論本國與國際股市比重的問題。
    我們再拉高一個層級來看。不然全球股市與債券的市值比重約是46:54。那是不是所有人的股債配置都應該是46:54,不然就不是指數化投資呢?
    不是這樣吧。
    自行分區投資會比VT多一個優點(綠角財經筆記: 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分析介紹(VT,2019年版))



2021年的巴菲特致股東信,巴老在第五頁的最末段提到債券,並且以bleak這個詞形容固定收益投資者所面對的未來,可說是相當黯淡、無望。他舉最近的美國10年期公債為例,年收益只有區區0.93%,1981年9月時則有15.8%那麼高,整整掉了94%啊!更別說有些國家的公債,例如德國跟日本,竟然是「負」收益。


面對債券如此慘淡的前景,問題來了,投資組合裡面,到底還要不要持續配置公債?








巴菲特在2021年的致股東信中再度提及長期持有具有生產力的資產,像是房地產、農地或是擁有公司(散戶可以透過買股票達成)。同時,必須要耐心地長時間等待複利展現威力。碰到超級壞的股市下跌,則要力求內心平靜,不受影響,才能堅持到底。做到廣泛的分散投資,並且盡量減少交易、壓低費用成本。結論就是買進並長期持有全市場大範圍的ETF,達成合理又可行的財務目標。






看完巴菲特信中的內容,衷心覺得,有巴菲特這樣的人跟其創立的波克夏公司真好,完全站在投資人的立場,幫他們賺取最大的利益。就跟柏格一樣偉大,創立Vanguard,公司股權結構由投資人所共有,利益綁在一起,同在一條船上。多虧有了Bogle創立Vanguard,我們才買得到低成本大範圍的全市場ETF。讀巴菲特致股東信,全然是一種享受,猶如在腦中進行一場世界級的交響樂,感受Buffett經營公司的誠實與正直,他們買的公司,有的甚至連會計稽核都不用,就是一種全然的信任,即便經營者傳給了下一代又下一代,依然保持著誠實不欺騙的良好風氣。波克夏的投資人正是它所需要的那種投資人,有些從很年輕的時候就持有,死忠一輩子,即使今年90幾歲了,還是不賣,年復一年,還是持續地獲利。巴老今年97歲了,蒙格90歲,在信中說了好幾段他們跟買進的公司之間的良好關係,隱約感覺到是在說他來日不多了,但波克夏經營的方式是可以讓人安心跟信任的,始終為投資人爭取最佳利益。是的,巴菲特在幫波克夏拉票,希望投資人繼續購買並長期持有。

雖然波克夏形式上是一間公司,但我們經營的態度是合夥企業。

持有為你的利益著想的好公司,不用頻繁買進賣出,就像朋友、家人一樣的關係,哪有人在拼周轉率,沒有換來換去這回事。





重新探討買債券的理由,堅持股債配置

摘錄:
綠角財經筆記: 不同股債比率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的實際成績—以美國ETF為例(Different Asset Allocation with ETFs,2021更新)
近年來有些批評資產配置的人,拿資產配置投資組合股債比60:40從2008年初以來只有四點多趴的年化報酬來說嘴。說這證明資產配置是一種低報酬,效果不彰的投資方法。

實際狀況是,同期間就算是100%股票的投資組合,也是4.98%的年化報酬。只比股債比60:40高0.1%的年化報酬率。

2008年初開始投資,會完整的參與到金融海嘯的下跌,成果就是不好看。這就是這個時期的背景環境。不論你是100%投資股票,或是股債搭配,都一樣受到影響。

上表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股債比90:10、80:20、70:30的年化報酬,都勝過100%股票的投資組合。

100%股票的成果,其實跟股債比60:40相近。

近來有些人大聲疾呼,100%股票一定會勝過加入債券的股債搭配投資組合。

說高風險資產一定會有比較好的成果,除了反映他不太知道甚麼叫”風險”之外。

這種說詞恐怕也反映他不太了解資產配置原理。他不知道,在某些時期,譬如本文舉例的期間,他引以為豪,以為一定勝出的100%股票投資組合,其年化報酬其實跟股債比60:40這個相對保守的投資組合相近。100%股票的波動風險還高很多呢(可見標準差欄位)。

今年(2021)回顧,重現了20202019回顧的成果,就是加入一些債券的投資組合,績效在某些時期會勝過100%股票的投資組合。

100%股票不是必勝的保證。

很多人以為高風險就一定有高報酬。其實高風險的意思就是,報酬有時會很難看。

經歷了2020全球肺炎疫情的考驗,資產配置再次驗證其強韌特質。只要照著原先的投資計劃,繼續執行。投資人可以安然度過市場大幅度波動與整體投資人情緒起伏的考驗。





綠角財經筆記: 以美國ETF進行資產配置的實際成績(Asset Allocation with ETFs,2021更新)
儘管是一個高評等公債高達40%的投資組合,利用總報酬投資法,在多年的累積之後,也可能在一年內,帶來20%的資產成長。

這個例子展現了就算從一個很差的時間點開始投資,也可以拿到長期累積正報酬。這顯示的是資產配置的強項。

一般狀況,一個人不會在單一時間點,就把這輩子可用的所有資金就全部投入。他會分批投入市場。



綠角財經筆記: ETF資產配置投資組合不同持有期間的實際成果(Asset Allocation with Different Holding Periods,2021更新)
一般人不會在單一時間點把這輩子可以用於投資的資金全部單筆投入,他會分批投資。也就像這個表格一樣,他會取得很多個段落、不同時期的報酬。

這個表格有一個重要特性。

最右邊一欄,年化報酬,高低起伏不定。跟投資期間長短沒有關聯。

總報酬一欄,隨著投資年限愈長,總報酬有愈高的傾向。(愈往表格上方,總報酬愈高)

從投資兩到五年的幾十趴的總報酬,到投資十年以上,上百趴的總報酬。

即便從2008年初開始投資,一投資就遇到金融海嘯,長年累積也有89.9%的總報酬。在這12個時期中,是排名第四的總報酬。

重點不在Timing the market,挑對時間進出市場。

重點在Time in the market,參與市場的時間

投資朋友該想的是,怎樣才可以長期參與市場。不是一味要求自己要取得最佳時期的報酬。

前者是可以辦到的事。後者很難持續成功。




綠角財經筆記: 資產配置只能註定低報酬?(Setting the Record Straight: Truths about Asset Allocation)
使用指數化投資工具,用資產配置的方式參與市場,會得到怎樣的報酬,簡單一句話:”市場決定”。

市場強,報酬率就高。

市場下跌,報酬率就差。

資產配置是一個投資指引,一個讓投資人有信心走過市場波動的方法

資產配置讓投資人有固定的投資方針,不會在新興市場、原物料走強時,就去追逐熱門。也讓投資人不會在上漲的市場中過度擔心,去採用奇特的”避險”方式,結果反而是避險工具本身帶來嚴重虧損

資產配置不是報酬保證。實際狀況是,它的報酬率可能高,也可能低。(註3)

有些投資朋友,拿最低、最差時期的報酬來強調,貶低這個投資方法,說資產配置只能註定低報酬。恐怕這些評論更大部分反應的是自己的誤解。

我在分享這些投資組合的績效成果時,常會看到這樣的留言或回應。

假如是從2009年初開始計算,就會有人說:”從上漲多頭起點開始買,當然成果很好啊。”

假如是2008年初開始計算,買在最差的時間點,後面完整接受了幾十趴的負報酬,就會有人說:”你看,你的投資方法績效就是不行吧!”

對於心中已有定見,追求多空皆賺這種”高等”策略的投資人來說,當然,不論資產配置成果如何呈現,他們的看法是不會變的。

但聰明的投資朋友會看到,資產配置即便完整經歷了2008大空頭之後還能拉回正報酬的韌性,以及在上漲的市場中同步帶來高報酬的成果

這其實是相當可行的投資策略。




摘錄:
Ffaarr
當股市表現愈好的時候,就愈來愈多人在說「不需要資產配置」。當然如果很年輕,工作很穩定,目前投入的數額很少,帳面虧損個50%,或持續虧損3年,也可以開心生活不受影響的人,真的可以在留夠急用金之後,all in股市(指數投資)沒問題,不需要資產配置,甚至合理比例的槓桿都可以(之前介紹的life cycling invest有提過,但實際上只有極少數人真的適合)。

但說這種話的人是都真的有考慮清楚這種最慘狀況(搞不好還可能更慘),確定自己不會恐慌不會擔心的嗎?還是因為去年遇上容易渡過的輕鬆熊市(全球股市跌幅不到35%,而且幾個月內就漲上來)。以為熊市就一定是這麼簡單一下就撐過去的? 如果是自己真的有完整心裡和財務上的準備,結果自負當然沒問題。但在網上隨便就給人這種建議實在是很不好。 

p.s.低風險部位要配置債券或現金(或還有其他選擇),我之前的文章有討論過了,只要是風險低於股市的配置,都會有一定的降低風險效果,這裡重點就比較不在這。

股債的相關度接近於零,公債就是微負相關,公司債就是微正相關,所以有些時候股債一起跌是很正常的,會覺得股債應該隨時都反向(然後今年股市根本沒怎麼跌吧),其實應該是對股債配置的功能有點誤會,真正的重點是在股市嚴重下跌的時,能不能讓整體配置的風險降低。至於利率會不會往上,沒人可以確定,當然如果認為利率會往上,自然是現金大於債券。但不管現金還是債券都好,重點還是如何讓股市部位的風險不要過大。

至於房產,應該沒辦法稱作是低風險,價格會漲跌,而且拿來作配置調整其實很不方便,光就流動性就是比較大的問題,但風險應該是比股市小一些。   

至於要怎麼看待房產在資產配置中的位置,我覺得房產自然是總資產的一部分,但

1、自住房要不要放在投資的資產配置就是每個人不同。例如,我自己是會把急用金的現金,和投資資產配置中的部位(包括暫時還沒有投入的現金)分開算,買的房子也是分開算,不納入我的配置比例中,當然考慮納入也是可以,但就會變成房產的佔比超高。

2、房產在心理上是否能合理的降低投資風險有疑問,例如有人有1000萬房產,500萬股市配置,能因此覺得500萬跌到250才虧損16%嗎?我覺得在心裡上是比較困難的,例如果另有250的債券、投資現金或是reits,可能感覺就不一樣。這點如果個人可以因此在大跌時覺得放心,那當然可以

3、放在資產配置中另有個缺點就像上面有提到的流動性,房產沒辦法部分變賣,所以在資產配置和平衡上很困難,能從裡面借理財型房貸當然是一個可以調配資金的優點,但借房貸不是減少房子的部位,而是另開槓桿,所以和再平衡還是不同。



摘錄:
市場先生 2021.04
在問股債比例怎麼配之前,其實我發現很多人並不知道為什麼需要配置股票和債券,只是聽別人說要有股有債,於是就覺得都買一點,然後問題就會變得很奇怪,例如「股債比例怎麼配報酬最高?」這種前提錯誤的問題,或者買到高收益債還覺得可以減少風險。
---
關於股債這問題以前講蠻多次了,以下我用比較白話的方式再說一次。
如果你是追求報酬最大化,那就100%放股票就好。這樣長期來說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報酬。彼得林區的書裡面也直接告訴你,如果你想要高報酬,根本不用配債券。
股票長期報酬最好,這是正確的敘述,
不過這作法一定有問題,才會有人想在股票以外加上債券。
問題出在哪呢?問題出在「不確定性」,俗稱風險。
回頭看看這句話:「股票長期來說報酬最好」,其中「長期」這兩個字充滿著迷惑性。
凱因斯有句名言:長期來說,我們都已經死了。
長期來說能得到好成果,但實際上你並不能肯定這個長期是多長,而且把這句話反過來看也說明著股票的特性:短期充滿不確定性。
舉幾個例子:
例如你退休那一年,本想結束投資部位,在長期複利之後提領出所有資金。但會不會那一年剛好股市大跌,腰斬50%?這時你應該繼續放,還是該按照原定計畫退休賣出?
再例如你可能無法投資太久,例如你只預期投資10年,這10年會不會剛好是股市很差的10年?歷史上的確曾經有過10年間股票最終沒什麼報酬,且過程起伏巨大的情況。
再例如你可能會因為帳面波動太大,導致心理承受不住、中斷投資計畫...。
種種因素,都會導致所謂的「長期」最大化報酬無法被實現。
這時候我們如果希望結果確定性高低一點,做法就是加入另一項確定性較高的資產,長期有正報酬,而且最好不要跟股市高度正相關。
所以債券就被加進來了。
減少風險有代價,就是債券的長期報酬並沒有股市這麼好,又有「長期」這兩個字說明短期其實也並不一定,但債券讓你整體的確定性提高。
減少風險的細節在這裡就不展開太多,簡單來說,因為兩者並不相關,所以股市跌的時候,債券不一定會跌,甚至有時會上漲,所以自己的總資產曲線變動就會因此相對平滑、不確定性減少。
在理解這個前提之後,我們才會進到下一步:「股債的比例怎麼配?」
當然到這裡你也可以理解到,被加進來的資產,除了債券其實也可以是其他東西。
只要是能夠跟股市不會高度正相關,且長期有正報酬的資產,納入之後都能有提高確定性的效果,當然效果大或小並不一定。這也說明為什麼高收益債沒有資產配置效果,簡單說因為高收益債和股市相關性太高,股市崩盤它也一起崩。
到這裡你就有了資產配置觀念的雛型。有這個前提下一步才會開始談配哪些資產以及比例問題。
---
看完上述這段,你應該能理解到「股債比例怎麼配報酬最高?」為什麼是個錯誤的問句,
因為之所以會股債配置,就已經不是追求報酬這個單一維度目標,而是考慮報酬/風險,兩個維度的目標。而風險是很個人化的事情,對於有能力承擔風險的人,100%股票其實也沒問題,但對於希望高確定性的人,就不可能100%股票。
除了目標因素,由於歷史績效表現不等於未來表現,因此配置比例也並不存在最佳化解。
---
就先說到這,
總結一下,在追求適合自己的股債配置比例前,要先明白為什麼要有股票有債券的前提。
如果不理解前提,很可能你會在配置比例上有著錯誤的計畫和期待。




綠角財經筆記: Funding Your Future讀後感---投資債券基金一定要留意的兩大風險

要避開的債券基金投資風險,在於過高的內扣費用成本。 條件類似的債券會有類似的殖利率。譬如AA級公司債, 就會有它們特定的殖利率區間。 一個投資級公司債基金經理人,就是在這個池子中選債券出來投資。 決定不同經理人之間績效差別的,往往就是投資成本 在當前這個低殖利率年代,再去買高收費債券基金更是沒道理。 譬如債券有2%的殖利率。債券基金收1%的內扣費用。 那根本就是把一半的殖利率送給基金公司了。 不要因為高配息率就認為值得買進。避開高費用的標的。這就是債券基金投資的趨吉避凶之道。 



綠角財經筆記: 美國中期公債ETF,iShares與Vanguard何者較佳(IEI vs. VGIT)

這兩支雖然都是中期美國公債ETF,但VGIT投資的是3- 10年期的公債,IEI則是3-7年期。IEI的年限較短,利 率風險會比較低一些。 這的差別可以從衡量利率風險的存續期間看出。IEI的存 續期間是4.48,VGIT是5.16。(存續時間愈長,代表愈 高的利率風險) 持有證券數目,VGIT有110支,IEI有59支。到VGIT保有Vanguard一貫的優勢,那就是低費用,內扣總開銷不到IEI的一半。 但在成交量與資產總值方面,則是IEI明顯勝出。 不過VGIT每天13萬股的成交量,與17億美金的資產總 值,也算是支成熟的ETF。所以對於想要透過ETF配置美 國公債部分的投資朋友來說,VGIT也是個可行的選擇




ffaarr的投資理財部落格: 資產配置、指數投資和ETF的不同搭配方式:以VTI+VXUS為例

視全球股市為一個資產區塊:

全球股市都屬於同類型且相關度高的資產,不必要再細分,因此美股和非美股都視為「全球股市」這個區塊(例如可佔總投資的80%),再以指數投資的市值加權方式投入這個區塊資產即可。

這樣的規劃之下,其實最方便的作法是直接買80%的VT就好,ETF會自動隨著各地區的市值增減,讓比例也隨之增減,不需要顧慮比例的問題。

但因為如前所述,使用VTI+VXUS的平均費用率較VT低,而且持股分散度比VT要更好,所以選擇用VTI+VXUS共同組成「全球股市」這個區塊進行市值加權指數投資,仍然會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這樣的方式一開始可以選擇一種市值佔比(例如57:43模仿vt比例或整數的60:40)開始投入,之後雖然使用了兩支ETF,後續只要在全球股市區塊內實行長期市值指數投資就好,不需要讓VTI和VXUS兩者之間進行再平衡,讓它們兩者之間比例,隨著兩市場漲跌比例自然更動就好(即達成類似於VT的效果)

2021年6月19日 星期六

《活了100萬次的貓》讀後感:愛過,才算真正活過一次



張曼娟講話的聲音跟蔣勳一樣,都屬於好聽的那一種,悅耳的聲音承載療癒的內容,著實讓人舒暢。她在名人書房的節目上,推薦好幾本書,其中一本正是《活了100萬次的貓》,透過她的介紹,搭起一座橋樑,讓我了解繪本中的真意,縱然活過百萬遍,但「愛過,才算真正活過一次」,立馬買了一本跟女兒共讀。

活一百萬次,如果連一次都沒愛過與被愛,那也只是白活罷了!佐野洋子的畫風獨特,充滿野性的筆觸,文字淺白但內容深刻,讀完深受啟發和滿滿的感動。《活了100萬次的貓》是人人都該買一本的好書,尤其適合親子共讀跟單身男女。

自從我讀過《像我這樣的一隻獅子》,開始喜歡看繪本,上面這兩本書的作者都很厲害,用的篇幅不多,薄薄的一本,就能把一個大題目(例如愛跟做自己)講得讓人深有共鳴,實在很不簡單。圖畫可愛,富有童趣,療癒感十足,擺在床頭很不錯,心情糾結之時就可以隨手解悶。

我尤其喜歡書中的主角,活成野貓的那一世,可以自行決定怎麼活跟選擇想做什麼,那就是所謂的自由自在吧!不是馬戲團的貓,也不是老奶奶的貓,更不是國王的貓,就只是野貓而已,真的,這樣就夠了,反而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