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4日 星期四

《給未來的讀者》讀後感:讀過的書,都將成為我們的後盾,讓我們更有自信

「最棒的閱讀是重讀。」(The best reading is rereading. -- Gretchen Rubin)

《給未來的讀者》正是值得一再重讀的一本書,我喜歡裡面的句子跟觀點,尤其是自己用筆劃線的部份,認識的觀點越多,越能帶來更寬廣的人生。假如要把書賣掉或送人,這一本就現在而言,絕對不可能發生,因為有限的書櫃空間,鐵定保留一個位子給它。

換掉房子或是重新裝潢都是大工程,而且就現實來說不太容易辦到。但書櫃上面擺放的書籍可就不同了,隨時可以汰舊換新,重新排列組合,嘗試一下上下互換、左右對調,立即呈現不同的風景,蹦現意想不到的關聯,或許就是所謂的創意來源吧!不妨特意設置一個書櫃,專門收藏自己讀過的書,篩選的標準超級嚴格,只有深深打動你的書才能留下,每一本書都是一顆閃閃發光的鑽石,反映出你的過往,當初為什麼選讀這本書,後來又是怎麼改變你的人生歷程。
當我們行動或發聲時,不再是獨自一人,而是背後有了支撐,讀過的書,都將成為我們的後盾,讓我們更有自信。從本書中受益最大的一點。
不確定性也是可能性的一種說法,擁抱人生的不確定性,創造自己的選項。雖然還不知道怎麼辦到,但光是知道有這種可能,便有了一種希望。
同時閱讀《給未來的讀者》跟《書店的逆襲》,心境已然跟從前不同,從功利、實用的桎梏解脫,反而更能享受「無用」的閱讀,落實不住相讀書。除了無用的讀書,還有關聯式書架、組合式創意,都是很棒的收穫。
節錄兩段《書店的逆襲》當中的文字:
1.怎樣才能收入三千萬日圓,或是如何靠投資賺錢等,強調實用的書非常多,這些資訊只不過是龐大資訊裡的一小部分,如果這些實用的資訊真的有用,大家早就都是年薪三千萬日圓的人了。
2.看書比較像小朋友玩沙子。沒什麼特別的目的,不過小朋友會用鏟子到處挖砂,挖到什麼都很高興,挖沙子本身比發現東西重要。
很多父母想要培養小朋友閱讀的能力,但身為大人卻一直看電視、滑手機,自己都不以身作則了,你想這樣有說服力嗎?既然普遍認為閱讀是有益的,為什麼不從自身做起呢?你自己都辦不到的事情,硬要強迫小朋友,這樣說得過去嗎?
還沒喜歡上閱讀的你,《給未來的讀者》是特地為你寫的,試著融入看看,你一定會有很不一樣的發現,看看能不能遇見打動你的句子,即使一句也好,誠摯邀請你進入閱讀的世界。感謝一路上相逢的作者、譯者,還有,跟如同朋友一般的書籍。




作者: 李惠貞

目錄

1.3     如果你感覺孤單
1.5     活出人生的可能性
1.6     為了感受幸福 
1.11   平和的宇宙
1.12   存在的證明
2.3     建立深交的友誼
2.9     從內在發光
2.19   危險的讀書
2.22   為無目的而讀
2.28   知識可以速食嗎
3.4     創造連結  
3.12   如果你不擅溝通
3.13   和未知相遇
3.20   與世界相處的能力
3.23   如果你想更了解自己
3.29   依隨你心
3.30   愈忙愈要讀
4.1     遇見智者
4.3     如果不知道要追求什麼
4.5     如果這世上流通的是好奇心  
4.17   無用之用
4.28   神奇的相遇    
5.10   如果你感覺脆弱
5.22   愈慢,愈快
5.30   為未來筆記
6.9     明天的答案
6.10   靈感的場所
6.14   離開舒適圈  
6.17   沒有無用的書
6.18   如果你缺乏自信
6.19   跳躍式閱讀
6.23   靈魂的中心
6.29   心靈浴場
7.10   閱讀的自由式
7.15   意想不到的連結
7.31   世界觀
8.8     如何活的學問
8.23   生命的解藥
8.24   自由時間
8.31   書的流動
9.3      買書的深意
9.14    時間的主人
9.27    擁抱不確定性
10.7    每天投資20分鐘  
10.11   思考的餘裕
10.16   在人群中獨處
10.17   成為像一本書的人
10.21   發現的過程
10.23   帶一本書出門
10.30   讀者永遠年輕
11.3   聆聽的價值
12.4   世界為何需要我們
12.7   把閱讀的樂趣還給孩子
12.16   給家長的信
12.20   從不讀書變得愛讀書的一個例子
12.22   學習的本質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讀後感:有自信地做自己,在成長的氣氛下,過感覺對的生活

二〇二一年一月一日,讀的第一本書就是《過得還不錯的一年》和《待在家裡也不錯》,開始肉體實驗並追蹤紀錄,真的拿A4空白紙張書寫,看哪些最適合自己跟是否有效。醜話說在前頭,讀完不能保證從此一帆風順,每一天、每一刻不見得都能快樂,一定還是會有遭逢不快樂的時刻,但是至少手中握有一張決心表,上面寫滿各式各樣的行動,不快樂的時候,隨時供你取用,表現出你要的感覺,最重要的就是貫徹執行並持續紀錄。


記住,如果你自認為快樂,那麼你就會快樂

當媽媽、爸爸的如何戒掉暴怒的習性跟不發脾氣?《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才看到書中的四月這個章節,就已經點頭如搗蒜,光是看到裡面的夫妻相處之道跟親子關係的部份,就覺得本書有其價值。有一些例子與觀點,描寫得相當貼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某些則不是那麼有共鳴,故意保持懷疑的態度,跟作者來一場唱反調的對話。

書中的每個章節是以一年的12個月份劃分,雖然我才看到5月而已,就有一股衝動,想弄本原文的來閱讀。作者提到在她的部落格上有一篇<快樂生活提案的遺憾>,講到遺願,不免感到悔恨還是心有不甘,總之,就是負面情緒。但出乎意料地,一旦能夠認清遺憾,首先感到釋懷,接著更能看清未來的路。讀到目前為止,最大的共鳴竟然不是來自作者,而是她部落格的讀者回應,特別是書中<世界很豐富,我們取一瓢飲就好>這一小節。隨手抄下幾句並融合自己聯想到的東西:

1.千萬不要因為別人說好玩,就覺得非玩不可
不要人云亦云,保持懷疑,獨立思考,提出問題。可以從看天氣預報開始訓練,例如霸王級寒流來了,要不要穿保暖的外套?明天有90%的下雨機率,要帶把傘出門嗎?這些不需要電視台告訴你吧!可以自己思考是否要多加一件外套,還是不用帶雨傘。此處的反思來自<<思考的孩子>>跟<<探究式閱讀>>,兩本都很推薦。

2.我希望自己無論怎樣都沒差,我就是我
感到釋懷,但還沒到沒那麼豁達的程度。能夠做到的話,不知道有多好!這部分感覺處在世間的我們都不太容易做到,畢竟,每天都要面對食衣住行育樂等開銷,說白了就是經濟問題,也就是錢,哪能不為五斗迷折腰?道理都知道,偏偏很難做到,得要常常看書提醒自己知足常樂,適時放下執著,更重要的是處於順境時,儘可能儲備面對無常的心態,像是失智、離婚、癌症、腫瘤、重症、死亡等種種重大的不幸。記住一些富含哲理的句子也很有幫助,節錄幾句從別處記下的說法: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經》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莊子·人間世》


3.最終,我只想成為唯一的自己
做自己就是了,什麼最適合你,只有你自己知道。例如,每年我都會下載巴菲特的致股東信,讀好幾遍,讀到沒有生字,讀到了解全文,讀出問題,讀得津津有味,但不見得你會喜歡。又或者像是一堆人在瘋露營,但我完全無感,現階段還是偏好入住飯店,也許以後會變也說不定。<最終,我只想成為唯一的自己>這一句是我自己加上去的決定,也是讀完<<沒有唯一,哪來第一>>之後的啟發。

能夠被一本書理解就是快樂。

預定讀完中文版《過得還不錯的一年》再看一次,本來覺得有點浪費時間,但作者在第七章提到「用掉」的概念,深得我心,她把喜歡的一部電影《Junebug》(妙媳婦見公婆)重新看一次。因此既然對內容超有共鳴,如同廟裡的吊鐘那般巨大,我決定讀一遍英文版《The Happiness Project》,當作複習也好,深度品味也罷,總之,融入其中就是一段快樂的時光,為什麼不呢?作者說「最棒的閱讀是重讀」,簡直是重磅直擊內心深處,帶來無比的同路人快感。

關於閱讀作者想說的是,做你一直在做的事情,不用管別人讀什麼,選你自己喜歡的書吧!不要勉強你的靈魂,是最自然也是最美的。發誓不再看無法樂在其中的書,人生的時間有限,不要只因為開始看,就非得要強迫自己從頭到尾看完不可,其實,你可以選擇斷然放棄不讀,才不會錯過跟下一本精彩、有趣的好書相遇。面對家裡的書,越堆越多也是個問題,每購買一本書,不一定都要留在身邊,而是要狠下心淘汰,只留下真正心動、有感的書籍,其它的就賣掉或送人吧!台南市立圖書館,永康的新總館才剛開幕沒幾天,進到裡面,面對浩瀚的藏書,猛然醒悟,想對自己說,2021年可以做個實驗,借書就好,不要買書。重要的是書中的內容有沒有啟發,除非讀過一遍以後,覺得很有收穫,非買不可,再買也不遲。

是啊!最棒的閱讀是重讀。關於閱讀,你想得到的,或想不到的,都在《給未來的讀者》,是我最想重讀的一本。

「用掉」最重要的定義之一,就是不要老在計算得失,不要吝惜付出愛和慷慨。

這個概念要好好運用在自己跟家人、朋友身上。時間跟金錢都要用掉,畢竟,離開世間那一天你什麼也帶不走。偶爾揮霍一下,諸如:

  • 花錢換取健康和活力,吃天然、原形的食物,像是蔬菜和水果
  • 改善人際關係,錢散人聚,像是請親友吃飯
  • 為了讓工作順暢,買好一點的工具,像是買支好寫的筆
  • 做一件讓自己很爽的事,你自己想
  • 給自己留下快樂的回憶,像是來一趟埃及之旅

花錢,不要有罪惡感,只要買真正需要的東西,而且一定要用掉。買過頭的人,則要反向操作,能夠察覺並禁止自己買東西,懂得刪除跟捨棄反而感到輕鬆愉快。

錢財夠用就好的定義之一就是,讓你能夠白天做想做的事,晚上可以跟喜歡的人一起度過

為了避免流於空談,務實的做法就是投資,當中最優先又最重要的就是自己,不要搞錯順序,這才是能貢獻最多的部份,不論是物質面還是精神上。然後,再來談投資股票、債券、房地產,大原則就是進行指數化投資,遵照自己的投資計畫,做好資產配置,每年再平衡。刪除無謂的事項,徹底杜絕偽工作,重要的事先做,減到不能再減,得出一個法則,心身健康先顧好,及早建立財務分身,專注單一專業,站穩腳步才有資格談斜槓。第一步就是提高收入,才有財源可以增加儲蓄、放大本金,最後就是持續投資、堅持到底。

走筆至此,容我示範一下,立刻實踐一個能夠讓你感到快樂,又能消滅忌妒的一個方法:感激。萬分感謝譯者洪慧芳推薦《過得還不錯的一年》,常常讀了一段,渾身都「感覺對了」,筆記寫個不停,甚至跟大家分享這篇咀嚼過後才寫出來的讀後感,貼文會放在臉書跟部落格,向作者Gretchen Rubin致敬。就是這個對勁的感覺,我要好好記住,並不時重讀本書。下次,就從英文版《The Happiness Project》開始吧!Gretchen相當推崇聖女小德蘭,因為她是在平凡中所顯現的不平凡,如此平易近人的典範,讓人想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辦到。補充幾個作者提到,很容易實行的事項,不妨放入決心表,每日評估自己的進度,諸如:
  • 把運動當嗜好
  • 打招呼,有禮貌
  • 降低笑點,更常笑
  • 留意自己的談話風格
  • 出門度週末,接觸大自然
  • 拒吃偽食物,像是洋芋片
  • 自己做菜,比較健康,也比較省錢
  • 把密碼改成要努力的目標或想達到的成就

不要小看總結的威力,融入《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是個很棒的閱讀經驗,體會到大方向就是,有自信地做自己,在成長的氣氛下,過感覺對的生活

閱讀第二集《待在家裡也不錯》,等同複習了第一集《過得還不錯的一年》裡面提到的概念,中心思想並無不同,善用反指標,察覺感覺壞的,過感覺對的生活,把握平凡的幸福,活在當下之類云云。總覺得第二集沒有第一集精彩,可能作者沒招了吧!說來說去,都是反覆在說明同樣的事情,不過,就當作更深入體會,書裡面收集的例子反倒才是精彩的部分,依然很有收穫,學個幾招,隨時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才是重點。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

目錄

致讀者。今天,為自己寫份happiness project吧  

前言。這不是我心中美麗的房子  
「以前我多麼快樂,只是當時我不明白。」我不想變成這樣∕我們會去教別人的事,正是自己需要學的∕不快樂,不等於有憂鬱症∕富蘭克林的十三種美德,算算看你實踐了多少種?∕帶著十二守則上路∕幸福的青鳥,就在自家廚房裡∕快樂的時候,要當好人比較容易

1月。把燈關掉,把垃圾袋打開  
多睡一小時,等於加薪六萬元!∕運動,是為了讓你更有精神∕每天走一萬步,就能讓大部分人避免發胖!∕家裡東西愈多,你的心靈愈凌亂∕你家是哪種類型的凌亂?∕最好用的收納工具,就是……垃圾袋!∕你的「卸貨區」,在哪?∕別拖了,一分鐘就搞定!∕打過肉毒桿菌的人,比較不會生氣?∕本月心得:我比較冷靜了!

2月。老婆快樂,人生就快樂  
這些事,有那麼急嗎?沒有。∕記得:擁抱時間請勿低於六秒!∕吵架或許難以避免,但你可以吵得有趣些∕正確的吵架,你就不會有罪惡感∕優秀的人未必快樂;但快樂的人通常都很優秀∕媽媽不快樂,全家不快樂∕每天至少擁抱五次,一個月後你會更快樂∕別氣別氣,樂在其中就好∕想要穩住婚姻?每天忍住三件事∕「怒氣就該發洩出來」--這種說法根本是胡說八道∕本月心得:快樂不是美德也不是歡愉,而是成長

3月。不超越自己,天堂有什麼意義?  
真的,我們常常自己騙自己……∕想像一下你正在坐牢,無處可去……∕開一個部落格,給自己一個新身分∕不超越自己,天堂有什麼意義?∕找人幫忙吧,不要裝做自己什麼都懂∕每天給自己十五分鐘,燃一根芬芳的蠟燭∕享受當下,別老活在「等」的未來裡∕本月心得:創新?創意?先讓自己快樂再說吧……

4月。你今天唱歌了沒?  
孩子,愚人節快樂!∕賴床?唱一唱起床歌吧……∕常說好,少說不,你將會有意外的驚喜……∕回憶快樂時光,有助於提高現在的快樂∕神奇的檔案箱、禮貌之夜與海盜晚餐∕時間,就該花在這種事情上……∕快樂的經驗可增強或減弱,要看你花在上頭的心力有多少∕本月心得:擴張你的「快樂領土」

5月。眼睛,一定要旅行
千萬不要因為別人說好玩,就覺得非玩不可∕你心裡喜歡什麼,大膽告訴世界吧∕如果只要吃便當看DVD,幹嘛住在紐約?∕世界很豐富,我們取一瓢飲就好∕仔細想想:你有那麼趕時間嗎?∕有時候,脫離一下日常的生活軌道∕閉上眼睛,隨便挑一本雜誌來讀∕想像一下你是收藏家,問問自己想收藏什麼東西?∕為自己的家,留一點混亂∕本月心得:我的「好玩」有三種,你呢?

6月。放過別人,饒了自己
除了上臉書祝賀生日,別忘了打通電話問好∕慷慨,其實可以不用花錢∕朋友生小孩,一定要去看!∕少講別人的八卦,八卦就不會回到自己身上∕問問自己:你有多久沒交新朋友了∕本月心得:把時間留給歡樂

7月。花錢,不要有罪惡感
係金ㄟ,花錢能讓你更快樂!∕錢,就該揮霍在這些事情上……∕「獲取」的過程,能帶來「成長」的感覺∕喜歡嗎?奶奶買更多給你……∕有需要,就要買!∕你是滿足者,還是遍尋者?∕買回家的東西,一定要「用掉」!∕有些事物,放棄吧∕本月心得:快樂生活,不等於一帆風順

8月。讀一本別人的災禍回憶錄
冥想死亡,讀一本災禍回憶錄吧∕你的昨天,快樂嗎?如何寫「一句話日記」……∕在結婚週年紀念日,更新遺囑∕寫感恩筆記,睡不著就乾脆起床∕如果要追隨一位精神導師,你會選誰?∕一朵小白花的春日故事∕表現出快樂,就是在告訴對方:你愛他∕不認為自己快樂的人,就不會快樂∕本月心得:當電話另一頭傳來壞消息,你會怎麼想?

9月。別勉強你的靈魂
動手寫小說,能讓你用新的眼睛看世界∕你管別人讀什麼,選你自己喜歡的書吧∕寫筆記,有一天你會用得著∕現在就動手製作一本書,如何?∕本月心得:不勉強的靈魂,是最美的

10月。離開之前,先走進去
學會專注,可以幫助你減少壓力,減輕慢性疼痛∕能將遠方豐厚財富帶回家的人,必然身懷豐厚財富∕完美並不完美,有瑕疵才算完美∕表達意見時,幽默和溫柔的態度會比憤怒更有用∕假笑練習久了,就會變真笑∕寫食物日記的節食者減掉的體重,是沒寫的人的兩倍∕本月心得:不要當快樂惡霸

11月。降低自己的笑點
孩子一天笑四百次,你呢?∕逗別人笑,是人生最美好的愉悅之一∕放棄自尊、放棄防衛、放棄自我中心,笑出來吧∕好鬥?友善?愛潑冷水?……你留意過自己的談話風格嗎?∕要沉重很容易,要輕鬆很困難∕玩「開心遊戲」:為每件事找出一個開心的理由∕本月心得:尋找精神上的「庇護區」

12月。一天很長,一年卻很短  
讓糟糕的一天,變成「好的」糟糕的一天∕問問自己:感覺對了嗎?∕有一天我們會說:「當時真是一段快樂時光。」∕快樂,是必須堅持的∕本月心得:紅寶石鞋,始終在我腳上……

後記。過了還不錯的一年之後 ……
謝辭
快樂生活提案。啟動你的happiness project吧!
延伸閱讀 


    2021年1月1日 星期五

    為什麼有錢人投資前都看研究報告(Vanguard, Morningstar, John C. Bogle, Warren E. Buffett)?


    Vanguard mourns passing of founder John C. Bogle






    How much you can contribute to your investments—not the gains on them—is going to be the biggest share of your portfolio’s growth. ”Christine Benz, Morningstar 




    I've been saying for years that I'm going to set up a regular investment plan. I frequently extol the benefits of adding small, monthly amounts to the funds you invest in and yet it remains on my “to-do” list. This year, however, I learned that I really need to stop procrastinating and put that plan into place.

    The past 10 years have been tremendous for U.S. stocks relative to their international peers, largely because investors expected the U.S. to grow faster and it did. Now, however, higher valuations and slower earnings growth in the U.S. relative to the past decade make future outperformance unlikely. As a result, we expect that investors who maintain globally diversified equity portfolios will be rewarded in the years ahead





    Lessons From the Past 25 Years
    Investing Is Overrated
    I'm not saying you shouldn't invest. You absolutely should. It's essential. End of story. What I am saying, however, is that investing is the attention hog in many discussions about how to reach financial goals. It's sexy, there's often a current-events hook to explain why the market is behaving as it is, and hitting it big with an investment doesn't usually require any sort of sacrifice. But ultimately, your boring pre-investing choices--like your savings rate and how you balance debt paydown with investing in the market--will have a bigger impact than your investment selections on whether you amass enough money to pay for retirement or college. (I call these types of pre-investment decisions your "primordial asset allocation.") If your savings rate is high enough and you start early enough, that can make up for some lackluster asset-allocation and investment-selection choices. The flip side is also true: If you haven't saved enough, great investment picks probably won't be enough to save you.

    投資有它的重要性。但基本上,個人理財的決定性重點,是你的收入多寡跟儲蓄率
    基本常識就可以知道,月收入20萬,儲蓄率50%,所能累積達到的財富水準,是月收入3萬,儲蓄率50%的人,很難達到的。
    投資,很難彌補工作收入跟儲蓄率的基本差距。
    但是,增加收入,要培養個人工作技能,或是更努力的表現以追求升遷或其它職涯機會。增加儲蓄率,要犧牲個人享受。這都是要付出的事情。
    不如看錢自己長大吧。選個好標的,我都不用努力,資金自然快速增長,那不是更好嗎?
    很多人看重投資,不是因為投資真的那麼重要,是因為要求錢自己長大,實在比要求自己輕鬆簡單多了。
    所以,想在投資時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努力研究的人,一定要想,你對投資的勤勞,是不是出自於你對自身工作的怠惰與厭倦。
    投資人之間很少碰觸的一個難堪現實是,不少在投資時看起來相當努力的人,在個人工作與職涯表現上,是得過且過,毫無表現。
    投資只是一個讓他們寄託人生美夢的出口。
    但問題沒變。
    一個不好的根基,低工作收入或是低儲蓄率,是很難用高超卓越的投資績效彌補的





    Implications of a Bear Market for Retirement Security
    退休時愈到股市嚴重下挫怎麼辦?---狀況其實沒想像中嚴重
    Conclusion
    Although bear markets are difficult to endure “in the moment,” the reality is that to participate in the equity markets, investors must expect periodic downside volatility or even protracted periods of below-average returns to justify an expectation of long-term growth beyond that achievable by bonds, cash, or other less risky investments. And although the 2000s, a period characterized by two severe bear markets, have certainly been a challenge for investors, we have shown that by following a diligent savings and investing plan, most retirees have been able to rely on their portfolios to meet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ir spending needs in retirement. In contrast, those investors who did not remain committed to a savings and investment plan over time were worse off in retirement. Going forward, becaus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arkets is beyond anyone’s control, reacting to market volatility by substantially repositioning a portfolio offers little in the way of positive long-term impact. Instead, focusing on costs and savings rates while also ignoring the urge to alter an asset allocation may offer the best opportunities for long-term success.



    How to Stay Disciplined (and Why It's Important Now)
    市場下跌,就加碼,真的比較好嗎?
    Stick to the Plan 
    Whatever investment plan you craft, it's important to stick with it and avoid making big changes out of fear or greed. That often means sticking to your long-term strategic asset allocation, regardless of what's going on in the market, and populating it with low-cost, broadly diversified funds. That's easy to understand but can be hard to do. Checking in on your portfolio less frequently and keeping the plan simple can help. With investing, less is usually more.


    Risk-taking across generations
    回憶與經驗塑造你的投資模式
    Implications
    Although there may be concerns that millennial investors are too conservative as a generational cohort, we find that most Vanguard millennials are taking significant levels of equity market risk.

    At the same time, a small but important group may have been affected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ought to reevaluate risk levels. We find greater risk-taking among older Vanguard investors than might be expected using conventional financial planning rules of thumb (such as “100 minus your age” to determine the percentage
    of stocks to hold). This risk-taking likely reflects older cohorts’ experience with the great equity bull market of the 1980s and 1990s, as well as their broader financial wealth holdings, including the greater presence of pensions. Whether younger investors will, in the future, hold similar levels of equities as today’s older investors will depend not only on stock market experience but also on the changing nature of retirement savings.



    How to increase the odds of owning the few stocks that drive returns
    持股數目對績效的影響程度
    Conclusion
    Historical cumulative returns of individual stocks are skewed whereby overall market returns are determined by a small minority of stocks. Therefore, all else being equal, a more diversified portfolio is more likely to hold these outperforming stocks while displaying a lower dispersion of portfolio returns. We conducted simulations of various portfolio sizes and showed that those portfolios with fewer holdings underperformed those with more holdings, leading to a higher return hurdle to overcome. Understanding that some investors may prefer to generate returns above a certain excess return target, we found that decreasing the number of holdings increased the chance of outperformance but came with an even higher probability of underperformance by the same excess return target. In addition, investors who believe their stock-selection ability is better than chance would be best served applying that skill by selecting more stocks, not fewer. Finally, we tested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as a function of various levels of portfolio concentration as measured by number of holdings and found that, historically, increased diversification yielded higher returns.



    Global equity investing:The benefits of diversification and sizing your allocation
    本國與國際股市比重的問題
    Conclusion
    In light of our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considerations,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domestic investors should consider allocating part of their portfolios to international equities. In determining how much to allocate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quities, a helpful starting point for investors is global market-capitalization weight. In practice, many investors will consider an allocation below this starting point based on their sensitivity to a number of considerations, including volatility reduction, implementation costs, taxes, regulation, and their own preferences.



    Exchange-traded funds: Clarity amid the clutter
    ETF
    費用低廉的真正原因
    Conclusion
    ETFs offer an attractive, efficient way for investors to implement an investment strategy. ETFs’ broad acceptance in the market can be tied to their fundamental similarities with mutual funds, including their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eir strict regulatory framework, and, for many ETFs, their index-based nature. As a result, investors have used ETFs and mutual funds for similar purposes.

    ETFs also possess important features stemming from the method by which investors transact in fund shares. Notably, secondary markets serve as an additional source of intraday liquidity for investors. Moreover, ETF market prices reveal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market conditions, including the level of transaction costs in the underlying markets and, with respect to international stock ETFs, a more current value of that ETF’s underlying securities. This means that the trading of ETFs represents an on-exchange source of liquidity at a mutually agreedupon price between market participants.



    Warren Buffett's Letters to Berkshire Shareholders
    巴菲特致股東信


    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

    《沒有唯一,哪來第一》讀後感:最終,我只想成為唯一的自己

    讀這本《沒有唯一,哪來第一》讀到一半,效果立即可見,猶如心中有一把熄滅的火炬再度燃燒起來。


    點火的正是捷安特的董事長標哥。

    衝著一句「運動可以改變人生觀」,立馬把塵封已久的公路車拿出來擦拭,打氣打飽,重新上油,我又開始騎車了。

    收穫很多,但只想說一個重點,「成為唯一」。不用跟人家爭第一,而是成為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我,努力活出與別人不一樣的人生。這麼一想,能夠讓大家從競爭、零和、忌妒、比較和你死我活之中解脫。這個概念,跟韓第所說的,跑自己的馬拉松,有異曲同工之妙,創造自己想要的人生,定義自己想要的成功。

    最終,我只想成為唯一的自己。



    目錄

    推薦序1向前跨出去的力量     沈方正
    推薦序2自行車時尚文化的推手   施振榮
    推薦序3 父親               劉麗珠
    各界名人推薦4
    作者序 我在單車上遇見蘇格拉底

    ■PART1 認識自己夠深,可以掌握命運
    前言:追逐金錢卻找不到自己的根
    1.我五十歲,才真正認識自己
    2.一味學別人,永遠都學不像
    3.興趣是一回事,事業又是另一回事
    4.能力再高,都要靠團隊才能成事
    5.成就感,是人生追求的最高樂趣
    6.功夫下夠深,可以看到未來命運

    ■PART2 沒有「唯一」,哪來「第一」
    前言:追求唯一,比搶第一重要
    7.沒有業界唯一,哪來世界第一
    8.未來,決定現在!
    9.危機浮現才要應對,為時已晚
    10.成功,高興十分鐘就好
    11.神討厭貪心的人,一個人只能有一個願望
    12.徹底做好有意義的事,可以改變世界

    ■    PART3 進取的人生,無限延伸的夢想
    前言:跨出去,才能看到前面的風景
    13. 無私,是熱情真正的基因
    14.不只「釣魚」,更要「養魚」
    15.有故事,才有生命力
    16.我一直在學,學習年輕
    17跨出去,因為本來就有夢
    附錄1:專訪日本愛媛縣知事中村時廣 : 「劉董是我在台灣的父親!」
    附錄2:巨大集團重要紀事

    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財務自由實踐版》讀後感 -- 財務跑道的月數=淨值÷每月燒錢率

    「財務跑道」是《財務自由實踐版》一書當中最有用的一個觀念,不打高空,而是務實地前進,提早讓心態自由,進一步影響面對實際情況的做法。


    其實,說穿了,財務跑道也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觀念,就我看來,只要花錢的速度一直比賺錢的速度慢,就能自由地跑下去,也就是說,不用擔心被迫失業或主動說不想幹了,都是可以的。

    書中的讓你自己填寫的表格很多,最務實的一條公式就是:

    財務跑道的月數=淨值÷每月燒錢率

    通書只要掌握上面這個概念,就等於回歸最重要的本質。

    與其說這是一本理財書,不如說是一本重新定義「工作」的一本書,重點全然不是出社會後,忍耐痛苦的工作30年,只為了換取30年後又過一天的財務自由。看完本書,心態立刻自由,猶如吃下一顆定心丸,發現另外一條康莊大道,心神立刻獲得自由。

    不妨做一下思想實驗,假如有一條健全的財務跑道在面前展開,你的餘生要用來做什麼?

    財務自由實踐版:打造財務跑道,月光族、小資族也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Work Your Money, Not Your Life:How to Balance Your Career and Personal Finances to Get What You Want

    • 作者: Roger Ma, Jenn Roberts Ma
    • 譯者: 鹿憶之
    • 目錄

      推薦序∣在工作與財務,找回人生主導權/綠角
      推薦序∣所有工作者都應該啟動自己的投資思維模式/蘇盈如
      前言

      Part 1: 開始做打算
      Chapter 1: 你的價值超出你的想像
      Chapter 2: 關於工作的所有說法都是錯誤的
       
      Part 2: 找到你的出發點
      Chapter 3: 你的工作還好嗎?
      Chapter 4: 製作個人財務報告卡
      Chapter 5: 如何延長財務跑道
       
      Part 3: 工作最佳化
      Chapter 6:一份「好」工作對你來說是什麼樣子?
      Chapter 7: 如何調整你的工作
      Chapter 8: 發掘副業,探索新機會
      Chapter 9: 準備換工作
      Chapter 10: 付諸行動換工作
       
      Part 4: 財富最佳化

      Chapter 11: 設定目標並釐清目標成本
      Chapter 12: 關於投資你需要知道的事
      Chapter 13: 如何建構你的投資組合
      Chapter 14: 保護你的財富
       
      Part 5: 如何堅持到底並享受旅程

      Chapter 15: 別把精力放在你無法掌控的事情上
      Chapter 16: 不要一個人埋頭苦幹

    《再也不當吼爸吼媽》讀後感 -- 不生氣、不動怒

    讀親子教養的書,孩子還沒受益,自己就先得救了!光是能夠察覺自身的弱點,就很值得買一本,省下不必要的虛耗,踏上正確的方向。不要傻傻地以為小孩不會學,只要你處理事情的方式,會莫名其妙地發怒,作者點出,小朋友都會模仿,父母自己的行為不可不慎。

    生氣,只會搞死自己,何必呢?

    幾十年來,原來情緒上的卡關,最大問題可能就是暴怒、生氣,原因或許是你的父母曾經教養你的壓迫方式,深深留下了陰影,導致你也變成只會生氣,而不會靜下心來處理事情。下次要發怒,記得先冷靜,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再做後續的動作,包你生活滿意度提高。雖然知道莊子說的「心莫若和」,却沒做到,真的是道理懂了一堆,仍然過不好一生!感謝另一半買這本《再也不當吼爸吼媽》,讀過才算真正了解心莫若和的真正含義。書中建議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不生氣、不動怒,照著實踐,必能見效。

    書中關於不暴怒的秘訣有很多,我覺得非常受用的一條就是,「生氣之前,先想想那個人對你重要嗎?」,假如不是重要的他人,你又何必對他生氣,像是路怒族,便是屬於這個範疇。

    希望你讀了,能夠自救,不然,至少心平氣和也很好。

    못 참는 아이 욱하는 부모 
    作者: 吳恩瑛 
    譯者: 林侑毅 

    目錄

    前言/我不想讓孩子成為暴怒的大人

    PART 1 今天,你又在孩子面前發火了嗎?

    ▎教孩子,讓我感到心力交瘁
    ‧今天依然生氣再反省、生氣再反省
    ‧面對孩子,理智線常莫名斷裂
    ‧週末時,爸爸特別愛發火
    ‧教孩子,為何如此辛苦?

    ▎發脾氣,讓親子關係徹底破裂
    ‧對孩子生氣,阻礙他的情緒發展
    ‧暴怒,造成親子關係永遠的傷
    ‧父母解決問題的方式,孩子全看眼裡
    ‧父母一定要學會的教養關鍵:等待與尊重
    ‧為孩子付出時,不要超出個人能耐

    ▎明知不該生氣,為什麼辦不到?
    ‧把「憤怒」美化的社會
    ‧失落的童年,遲來的依賴需求
    ‧為什麼對自己的孩子,特別容易發怒?

    BONUS PAGE ►檢測自己的「暴怒」指數

    PART 2 當孩子忍耐不了時的6種教養解方
     
    〔Solution 1〕不立刻滿足孩子,他就大吵大鬧
    ──「當孩子一點也忍耐不了時」
    ‧為什麼孩子連一點小事也忍耐不了?
    ‧說「等一下」時,就讓孩子稍微等一下
    ‧近來孩子的情緒收納袋越變越小
    ‧強迫壓抑下,孩子的情緒總有一天會爆發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① 孩子肚子餓就發脾氣,怎麼辦?

    〔Solution 2〕孩子固執己見,誰的話都聽不進去
    ──「當孩子想為所欲為時」
    ‧為什麼孩子得聽父母的話才行?
    ‧給孩子明確的界線與原則
    ‧為什麼對孩子大小聲,還是不聽話?
    ‧自尊心受傷,才是孩子聽不進的主因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② 與其轉移注意力,不如將原則說清楚

    〔Solution 3〕孩子開始頂嘴、打人、亂丟、吐口水
    ──「當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時」
    ‧攻擊行為下,孩子的憤怒心理
    ‧當孩子失控時,心裡更不好受
    ‧當孩子犯錯,應先同理他的心情
    ‧讓孩子知道「力量」與「暴力」的不同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③ 因為被欺負,孩子也學會還手

    〔Solution 4〕教孩子時,不必在乎旁人的眼光
    ──「當孩子在公共場所不聽話時」
    ‧管不動孩子的父母很無能?
    ‧在現場說明是非原則,讓孩子邊看邊學
    ‧不論別人怎麼想,我們家都是原則至上
    ‧孩子是雙面人,在家出外大不同
    ‧在大庭廣眾下動怒,孩子的應對能力會退步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④ 如何和鬧彆扭的孩子溝通?

    〔Solution 5〕孩子不斷頂撞父母,一句也不讓 
    ──「當孩子理直氣壯地頂嘴時」
    ‧孩子頂嘴時,為什麼我會生氣?
    ‧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聽完孩子頂嘴,再問他:「然後呢?」
    ‧孩子為什麼只跟我頂嘴?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⑤ 現在不管,以後就管不住了?

    〔Solution 6〕用盡努力,依然無法和孩子溝通
    ──「當孩子難以安撫時」
    ‧父母也是人,難免有厭煩的時候
    ‧比起「哭鬧行為」,更要注意「哭鬧原因」
    ‧難以安撫的孩子,內心的三種秘密
    ‧讓孩子學會設定情緒的停損點
    ‧四招黃金秘訣,安撫哭鬧的孩子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⑥ 當妻子教孩子的時候,丈夫不該出現的態度

    BONUS PAGE ►面對愛發火的另一半,我該怎麼辦? 

    PART 3 當孩子惹父母生氣時的6種教養解方 
     
    〔Solution 7〕媽媽快忙死了,孩子卻依然故我 
    ──「當孩子慢吞吞時」
    ‧為什麼孩子不肯加快速度?
    ‧請用最簡單的思考和方法對待孩子
    ‧教育不是讓媽媽心安自在,而是幫助孩子成長
    ‧看到孩子慢吞吞,父母為什麼會焦慮?
    ‧為什麼孩子不加快速度,你就受不了?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⑦ 為什麼媽媽要扮黑臉,爸爸要扮白臉?

    〔Solution 8〕再怎麼哄孩子,也只是徒勞無功 
    ──「當孩子不肯乖乖睡覺、吃飯時」
    ‧讓父母賠上自尊的孩子吃飯問題
    ‧孩子不乖乖吃飯,是出自生存本能
    ‧逼孩子均衡飲食,會影響他的性格
    ‧父母的態度,孩子都放在心上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⑧ 太心急,讓缺乏耐性的孩子更難學會

    〔Solution 9〕總是對孩子的表現不太滿意
    ──「當孩子做事不夠俐落、確實時」
    ‧身為父母,得先檢視自己的標準
    ‧標準過於嚴苛的父母,背後悲慘的童年歲月
    ‧非得如此俐落確實,究竟是為了誰?
    ‧孩子做得不好時,只要以身作則地教導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⑨ 你自己看著辦,要我幫你到什麼時候?

    〔Solution 10〕管教孩子,用打的最有效?
    ──「管教孩子錯誤的行為時」
    ‧不論是為了何種原因,暴怒就是暴力
    ‧何謂管教?管教是「不行就是不行」
    ‧針對三歲以上小孩的全套管教法
    ‧為什麼管教會失敗?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⑩ 孩子一定要「好好說話」才行?

    〔Solution 11〕我好累,孩子別再吵我了! 
    ──「當父母想要休息,孩子卻不斷打擾的時候」
    ‧爸爸和孩子相處時,為什麼容易生氣?
    ‧未滿足的兒時依賴需求,讓媽媽不願親近孩子
    ‧感受不到關愛,孩子自然吵著找爸媽
    ‧孩子信心不足時,就會「找媽媽」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⑪ 凡事都要問孩子的意見?

    〔Solution 12〕我家孩子究竟為什麼會這樣? 
    ──「當孩子不肯嘗試、拖拖拉拉,連簡單的事情也不會時」
    ‧頭腦聰明,卻什麼也不想做的孩子
    ‧當孩子犯錯時發火,只會養成不願嘗試的孩子
    ‧對於動作太慢的孩子,需要設定底限
    ‧青蛙們,想想身為蝌蚪的歲月吧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⑫ 敏感的孩子,特別難教?

    BONUS PAGE ►保護孩子,遠離暴怒的另一半 

    PART 4 如何不讓孩子變成暴怒的大人?
     
    ▎輕易動怒的大人,造就不安全的世界
    ‧情緒教養失敗,導致社會案件頻傳
    ‧任何人都無權將情緒發洩在他人身上
    ‧自我省察能力與人生發展密不可分

     ▎老是發火的父母,該如何尋求改變?
    ‧先承認自己的不安和情緒控管有困難
    ‧找出引發暴怒的共通點
    ‧回顧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對陌生人生氣前,想想「他對我重要嗎?」
    ‧就算發脾氣的是對方,也別加以責怪

     ▎不在孩子面前暴怒的父母 
    ‧虎媽教育,對孩子比較好?
    ‧重新思考「效率」、「迅速」的價值
    ‧觀察孩子,並建立孩子的資料庫
    ‧每天安排十分鐘,作為家庭自我省察時間
    ‧不是無條件忍耐,而是無條件等待

     ▎對於耐性低的孩子,如何培養他的情緒控管能力?
    ‧「過度縱容」或是「過度壓迫」的教養分際
    ‧三歲以後,就可教孩子「調適情緒」
    ‧不要永遠把孩子放在第一順位
    ‧人格教育上的忠言逆耳
    ‧最重要的是,你對孩子滿滿的愛

    BONUS PAGE ►徹底壓下怒氣的應變之道

    2020年8月30日 星期日

    台南洪瑞宏太極拳/華佗五禽之戲教練場(鄭子三十七式太極拳/鄭曼青)

    鄭曼青-37鄭子太極拳-時中學社-鄭子太極拳研究會-鄭曼青紀念館


    鄭子太極拳37式/鄭曼青/楊澄甫








    105年全民運動會-13式太極拳第一名陳靖潔(台北市)配音~梅花三弄

    好優美喔!很喜歡這種行雲流水的感覺,源源不絕。2020年結束前可以打完這一套,我就滿足了!

    市場先生:對自己的能力過度高估和樂觀–>訂完目標記得先砍一半接受不完美,設定完目標後先把目標砍一半甚至把目標砍到一半再一半,先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就可以看到事情的完成。大多數的目標都屬於馬拉松,而不是短跑,因此也不該認為自己可以一次達標。目標砍半可以是數字減半、時間加倍,總之你必須讓你的完美主義沒機會發作。在目標中找到促使自己前進的樂趣。「努力的前半段是增加,但增加不是單純加入更多事情和更多努力,而是你得先移除掉一些東西,才能增加。」而所謂的專心,就是去移除掉一些東西













    洪瑞宏

    2008 年開始練太極拳 希望每年都能有所進步,因此套路每年都錄影一次。當作人生的記錄。

    2010 自我加強一些基本練習,新練了24式與32劍。重新扎根基獲益良多。下半年受教於李哲源老師的推手課,與拳架印證,更有心得。

    2011 年上李美婒老師的64式拳架課跟李哲源老師的推手課,兩位都是勤學苦練又有體會的老師,真的受益良多。

    2012 加強華佗五禽之戲,體會自然導引的方式,感覺身體內部的感應。2012/5 起從楊逢時老師習形意。 參加福爾摩沙盃全國太極拳錦標賽 獲得太極棒第一名。

    2013 今年希望由鬆沉漸漸進入輕靈!希望開始用放鬆的體會回頭練習大學的螳螂。參加福爾摩沙盃全國太極拳錦標賽 獲得鄭子54式太極劍第一名

    2014 形意拳進入第三年,螳螂拳也回頭練了一兩套。今年預定還要練簡易陳太跟苗刀。形意繼續跟楊老師學習。 完成成大校友會法雲武道社,簡易陳家太極拳教材。參加2014世界盃太極拳錦標賽








    37式太極拳基礎招生資訊(南薪鄭子太極拳協會)

     
    教練場 招生資訊 (學期中可隨時加入)
     報名方式
    永康社教館
    (推廣班)
    ~~~~太極拳研習班熱烈招生中~~~
    招生內容:
    為推廣太極拳,增進全民健康,特辦太極拳研習班
    招生對象: 需招生對象︰凡對太極拳有興趣之全體市民
    上課時間:
    每星期一19︰30~21︰00,遇國定假日停課。
    上課地點:永康
    上課內容:37式太極拳基礎
    費 用:免費
    ※37式報名簡章

    1.請洽呂副總幹事,電  話︰0933-664336

    2.上課地點現場報名





    13式太極棒報名簡章
    1.請洽 呂副總幹事︰0933-664336
    2.請洽 林  教  練︰0961-269520
     永康社教館新學期開始:
    請於永康社教館報名
    1.進階班:每週三晚上七點~九點
    2.初級班:每週五晚上七點~九點
    ~~~~熱烈招生中~~~
     永康社教館服務台受理報名



    報名方法:
    1.請列印以下連結的入會申請表格: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yUpMrsuAHhVQWw1YnJXWloxR28/edit?usp=sharing
      ※歡迎加入協會,新入會即贈短袖會服(上衣)乙件(另填入會申請書)。

    2.繳回報名表:
     方式一:將報名表交給南薪鄭子太極拳各教練場的教練。
     方式二:將報名表寄回南薪鄭子太極拳協會,會址如下:

                      710台南市永康區大灣二街3841號一樓 (南薪鄭子太極拳協會收)
    3.電話報名:
       ※請電洽呂副總幹事   電  話︰0933-664336


     教授拳種1.鄭子三十七式 2.十三式 3.推手 4.散手
    1.太極劍 2.太極刀 3.玉女劍 4.太極扇
    1.易筋經 2.五禽戲 3.鬆身五法 4.基本功 5.行功心法



     教練場 班別 時間 進度 備註
     永康 推廣班 每週一晚
    19:30~21:00
     37式、13式太極拳,易筋經,太極劍、太極刀, 推手。 會場地圖
     永康社教館 進階班 每週三晚
    19:00~21:00
    1.太極刀
    2.太極劍
    3.鄭子三十七式
    4.十三式
    5.推手
     會場地圖
     永康社教館 初級班 每週五晚
    19:00~21:00
    1.鄭子三十七式
    2.推手 (舊生)
     會場地圖
     
     

    7分鐘音樂: 下載
    12分鐘音樂: 下載




    會名負責人連絡電話(1)連絡電話(2)
    臺南市中觀陳氏太極拳研究協會吳幼琪06-22830340985-822437
    台南市薪傳鄭子太極拳協會邱建霖0931-8003370988-596739
    台南市鼎中太極拳學會李碧松06-5701146F:06-5700701
    臺南市體育總會太極拳推手委員會李全富06-7210297
    臺南市體育總會太極拳委員會蘇坤林0932-718466
    台南市南瀛薪傳鄭子太極拳協會周澄傑06-58359800912-677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