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眾聲喧嘩:新聞、資料、知識


張忠謀:我發現有很多三十世代很努力瀏覽網誌與報刊文章,就自以為正在增長知識,但那只表示他有嚴重資訊焦慮而已。增進資訊與增進知識是兩回事,知識應該是要幫助你處理資訊的。資訊焦慮往往是資訊解讀能力不佳的表徵。知識增加,你就會覺得你需要的資訊越來越少。

陳建志:學習者經常把「資料」當「知識」,對知識的追求無形中變成對資料的追逐,所以面對填鴨而不自知,甚至展開雙臂歡迎。資料填充愈多,頭腦負擔愈重,愈不快樂,到最後只會壓垮。但是,很多學習內容不會自己表現出本質是資料還是知識,若再經過商業包裝,又更模糊。分辨資料與知識的能力也是學習的一環,而且是關鍵。

彭明輝:因為不喜歡看台灣的新聞,我已經跟台灣的時事脫節,只針對自己選定的議題,搜尋、閱讀國內外相關文章、文獻。不過,台灣的讀者喜歡追逐當天的熱門話題,點閱率高的文章絕大多數是替讀者「出一口氣」的時事評論,而不見得真的需要深度。這樣的評論無助於台灣人看見自己的盲點,看見中長程的危機,看見更好的社會發展、出路與選擇。

I don't read the news to find truth, as that would be a foolish waste of time. I read the news to broaden my exposure to new topics and patterns that make my brain more efficient in general and to enjoy myself, because learning interesting things increases my energy and makes me feel optimistic. Don't think of the news as information. Think of it as a source of energy.-<<How to Fail at Almost Everything and Still Win Big: Kind of the Story of M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