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4日 星期日

《為什麼撲滿比存摺容易存到錢?》讀後感:最壞的情況發生,你負擔不起後果,卻又不投保,絕非明智,記得轉嫁風險。

為什麼撲滿比存摺容易存到錢?透過263個日常實驗,從心理學和行為科學解開消費、理財和借貸行為的真相,學會聰明用錢!

 Mind over Money: The Psychology of Money and How to Use It Better 

作者: Claudia Hammond 
譯者: 洪慧芳





1 最壞的情況發生,你負擔不起後果,卻又不投保,絕非明智,記得轉嫁風險。讓人想起有子女的父母,因為愛,責任在,買足定期壽險,《漫步華爾街》一書建議。同時考量健康問題,萬一不幸成了長期病患該怎麼辦?失能險、癌症險、重大傷病險,組成全方位的防護網。黑心賺佣金的保險業務員讓人深惡痛絕,老天都有在看,不是不報,佣金收越多,死得越悽慘。






2 為不可遇見的狀況(意外)、老年、疾病,進行長期儲蓄,那樣做很明智,也很重要。

3 貸款是一種實用的理財紀律。你貸款時,承諾未來還款,放款銀行(尤其是高利貸的錢莊)是不可能讓你欠債不還的,你必須確保你有錢可還。

4 窮光蛋美食家(The Skint Foodie)的啟示,無論我們多富有,都不可能擁有一切,所以專注專注在帶給我們最多樂趣的東西上,更有可能享受人生

5 思考一小時究竟是拿來賺錢,還是做某事比較有利,這樣思考不會讓你更快樂,你需要更自由地運用時間才會感到快樂。

6 如果你想花錢讓自己更快樂,應該把錢花在經驗上,而不是物質上。如果你想買東西,要確定那會帶給你美好的經驗。去埃及旅行的經歷更勝買一部新車,買車則要帶老婆、兒女、父母、朋友等出遊,共創美好回憶




7 別上咖啡課,你對精品咖啡了解得太多,會開始在乎你喝了什麼。當你對咖啡一竅不通時,連便宜的咖啡喝起來也很美味,尤其是朋友騙你咖啡很貴的時候。

8中樂透頭獎,不要馬上買最高檔的東西,不然很快你就會覺得日常的樂趣相形失色。你應該用那筆財富替自己增添許多的小樂趣。

9 打算刷卡時,先想像你從款機提出等值現金。想了之後,如果還想消費,才刷卡。

10 誠摯的友誼在互相幫忙之下,久而久之會達到平衡,那正是友誼的定義之一:一種自然的互惠安排。友誼一旦計入金錢的概念,計較誰欠誰多少,感覺就完全變調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想別人怎麼對你,你就先怎麼對待別人。

11 用心駕馭金錢(Mind Over Money),小心淪為金錢駕馭人心。

為什麼撲滿比存摺容易存到錢?透過263個日常實驗,從心理學和行為科學解開消費、理財和借貸行為的真相,學會聰明用錢!

 Mind over Money: The Psychology of Money and How to Use It Better 

目錄

推薦序一 金錢之中的人性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苑舉正
推薦序二 金錢,影響力無所不在  財經作家綠角

前言
一 金錢與生死
我們與金錢的關係從哪裡開始;為什麼金錢既像毒品、也像工具;為什麼我們討厭看到金錢遭到毀損;金錢如何幫我們排解死亡的恐懼。

二 手中真正的錢
為什麼我們如此迷戀熟悉的金錢形式?為什麼我們會以為錢幣比實際還大?為什麼心情不好時,反而比較不會被敲竹槓?為什麼付現可能比刷卡好?

三 心理帳戶
為什麼物品的價格愈高,我們反而不會錙銖必較?為什麼我們都應該善用「心理錢袋」的技巧?廉價航空如何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四 賺與賠
為什麼我們對賠錢的痛恨,更勝於賺錢的歡樂?波多黎各的猴子如何幫研究人員了解金融危機?為什麼每週都簽同樣的彩券號碼是錯的?

五 這個價錢剛好
為什麼高價不見得是高品質的象徵?為什麼品酒時,大腦容易被包裝矇騙?為什麼有時我們寧可多付一點錢?為什麼你不該被「中價位」的選項所矇騙?為什麼你開餐廳絕對不要取名為「零元餐館」?

五‧五  零錢
給服務生的小費;為什麼稍微觸碰一下,可以拿到更多小費?大夥兒一起平分帳單的問題。

六 金錢可以激勵人心嗎?
金錢如何使人拼命趕上火車?為什麼以金錢獎勵孩子考好成績不見得有效?為什麼金錢獎勵只適合長期實施?為什麼小獎金可以幫人戒毒及戒菸?

七 其他獎勵也很棒
為什麼你付錢請人做事,對方更有可能在休息時間看《花花公子》雜誌?為什麼讚美往往比金錢更有激勵效果(但也不能讚美過頭)?為什麼你不該付錢請朋友幫忙?為什麼英國足球隊總是在PK大戰中輸了?

八 金融界的給薪問題
為什麼最好不要在朋友面前淘空皮夾?為什麼送人數千英鎊可能是一種污辱?為什麼發放鉅額紅利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九 腦子裡都是錢!錢!錢!
為什麼有些人很有錢?為什麼多數人都希望更有錢?為什麼金錢永遠沒有足夠的時候?為什麼更有錢有時可以讓你更快樂?

十 為什麼有時人會思考貧乏?
為什麼貧窮可能降低智商,使你做出糟糕的財務決定?為什麼貧窮得不到很多人的同情?

十一 劣幣
為什麼鐵達尼號上的有錢人先跳上救生艇?為什麼嫉妒有時不好,但不見得一定不好?為什麼我們會為了錢撒謊(只要金額夠大)?為什麼有些人就是忍不住當冤大頭?

十二 良幣
為什麼捐錢(甚至納稅)可以讓人更快樂?為什麼我們不見得喜歡大方的富翁?為什麼慈善活動少找一些可愛的孩子代言可能效果更好?

十三 未雨綢繆的節約之道
為什麼說德語可以幫你省錢?為什麼奧德賽可以教我們節約?為什麼撲滿有助於防治瘧疾?

十四 享受吧!花錢的樂趣
為什麼想過好日子就應該把錢花在經驗上,而不是物品上(但偶爾也讓自己消費抒壓一下)?為什麼買你不需要的高級義大利燻火腿可能不是浪費?為什麼不知道你一小時賺多少錢比較好?

十五 理財祕訣

|推薦序一 金錢之中的人性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苑舉正

《為什麼撲滿比存摺容易存到錢?》這本書的內容既陳舊又新穎。陳舊是因為它談的是自古以來人人都愛的錢,而新穎的部分,則是作者應用腦神經科學實驗解釋我們愛錢的事實。實驗的結果往往令人感到驚訝,因為當我們肯定「人為財死,鳥為實亡」的鐵律時,科學卻顯示「錢」並不是唯一支配我們行為的理由。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對於這一點充滿了好奇,甚至開始懷疑,「人人愛錢」這件事,有沒有道理啊?
這個問題,就是本書最重要的涵義。在全書中所記錄的二百六十三個科學實驗當中,作者一直不斷地告訴我們,許多我們確信不疑的生活規則,其實在實驗呈現過程中發現,人其實對於錢的概念很容易自我蒙蔽。經常發生的是,我們會為了小錢而精打細算,卻在花大錢的時候,反而毫不在乎。或許理性告訴我們,錢就是錢,無論大小都應該節省,甚至吝嗇。但是,大腦好像就有這麼一個不怎麼理性的部分,一直驅動著我們做出不以金錢至上的決策與行為。
本書的出發點很平常,就是沒有人會否定,金錢在我們的生活中的重要性。然而,承認這一點,其實是很空洞的,因為當我們使用紙鈔、硬幣、支票、金融卡與信用卡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金錢其實是一切生活欲望的代名詞?錢本身只是幫助實現這些欲望的工具,卻沒有任何價值。守財奴在任何社會中都不會是一個正面的稱謂,因為金錢的主要用處在於我們透過它,實現我們想要擁有的經驗。
「喝一瓶上萬的紅酒」、「去南極看企鵝」、「提愛馬仕的皮包」、「開一輛保時捷的跑車」、「住在高級住宅的頂樓」等,這些都是我們企圖透過金錢所實現的經驗。但是,不要以為這些經驗就一定會給你帶來幸福。因為幸福的來源,跟享受別人無法獲得的經驗之間,雖然有關係,但沒有必然的關係。感覺幸福的來源有很多種,但絕大多數與金錢有相對的關係。例如「助人最樂」、「生活美滿」、「不虞匱乏」、「受人尊敬」等等,這些導致幸福的經驗,對於金錢有相對的需求,但是在獲得幸福過程中,卻不是唯一的。那麼,多出來的是什麼呢?答案很有可能就是人性。
人性其實才是我們生活應用中的真正主宰者。腦神經科學實驗能夠顯現出這個要領,並且展示出我們潛意識裡許多與金錢相關的道德習性。在第十一章中,有一個在中國所做的實驗。這個實驗的內容是,當大家觀察到一個為錢而說謊的小丑時,赫然發現觀察者會因為說謊者得到的金錢多少,產生大小不同的罪惡感,並且將這感覺反映在洗手的時間上。為了一元人民幣而說謊,給人的罪惡感較重,洗手時間是九秒,而為了獲得大額獎金說謊的洗手時間,居然是七秒。這個實驗結論說,為了比較多的錢說謊是值得的。對於這個結論,你會不會很驚訝於人性的陰暗面呢?
當然,科學實驗的結果並不能真正為我們提出任何人性的通則。事實上,在用錢的習慣裡,文化其實是很重要的。本書主要依據的文化脈絡是英國,例證大多來自歐美國家,因此坦白講,非常多的例子讓我們覺得有些陌生。例如說,在第十二章中有一個例子,問有沒有人會捐腎給陌生人?當我用不覺莞爾的心情閱讀這段時,美國猶他州竟然有七十六人真的捐腎給陌生人。當然這件事實與猶他州的宗教背景有關係,也說明文化上的差異,的確也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行為。
華人的文化,以商業導向著稱。因此我覺得閱讀本書最大的收穫,就是在理解人性與金錢關係之下,許多誘發行為的方式,有助於商業行為的推動。這本書舉了非常多的例子,讓讀者們感受各種評估行為後的商業策略,充斥在各種行銷活動中。閱讀這些例子的時候,會赫然發現,消費者變成商人瞄準的目標,每天活在各式各樣的圈套裡。對於這一點,我想也是無可厚非的。
有趣的是,本書的標題中,列舉出一些乍看之下很令人費解的論斷。經過作者的解釋以後,你會發現,還真有那麼一些道理。例如說,在十三章裡,有一標題為:「為什麼說德語可以幫你省錢?」這確實是一句令人費解的話,但是作者解釋說,因為德語當中,未來式的表達,都是以現在式為之。所以,用現在的眼光看未來,正和養成儲蓄習慣的觀念相通。同樣地,在中文裡頭,「明天會更好」,也是一句用現在表達未來的話,因而我們也可以說,使用中文的人也比較懂得儲蓄嗎?這個問題,我留給讀者自己回答。
本書平鋪直敘,環視全球案例,深入分析富人與窮人的各種生活面向。有些地方,說得非常有道理,甚至令我拍案叫絕,也有些地方,說得頗為遷強,令我覺得應當有不一樣的看法。無論如何,作者不但詳盡地說出了他的想法,還在最後列出三十二條理財秘訣,提供讀者參考。我建議,所有想發財的人,先把本書仔細閱讀一遍以後,再來體會這些理財祕訣吧!
這是一本深入人心的書,極具原創性,饒富科學證據,卻又不失應有的幽默。我向國人鄭重推薦這本有可能改變你一生的好書。

|推薦序二 金錢,影響力無所不在
財經作家 綠角

在《為什麼撲滿比存摺容易存到錢?》這本書中,作者詳細地解釋金錢是如何從各個面向影響人的作為。

‧錢,會影響我們對東西的看法。
書中舉了一個美國假酒商的例子。他買進低價紅酒,將它裝填進名酒的酒瓶,再貼上標示著好年份的仿製標籤,然後以高價售出。這個騙局持續了許久才被拆穿,事發後甚至受騙者都還不相信自己是買到了廉價紅酒,因為這是最高明的騙術——他讓受害者自己騙自己。
這是如何辦到的?
原理就在於,當我們知道一個東西價格很高之後,就會將它的價格合理化——這個東西一定是用料特別好、做工特別細、聞起來特別香,才會開價那麼高。
這也可以從給受試者喝不同價位的紅酒實驗中看出,受試者對酒的評價,與實驗人員告知的價格呈正相關。而真實情形是,實驗人員告知的是與實際大不相同的錯誤價格。
人,似乎會隨著金錢標籤,而改變自己的認知。
假如自己沒有對東西好壞的評斷力,你,會被金錢牽著走。

‧錢,會影響我們對人的看法。
對窮人,對富人,你分別有什麼看法?
儘管我們都知道要同情弱者,但書中提到的一個心理學研究顯示出了一個駭人現象。
在該實驗中,會讓受試者觀看不同人物的照片。研究者發現,看到服飾華麗的富裕人士照片,受試者大腦中辨識生物外形的部位會啟動;但看到衣衫襤褸流浪漢照片,大腦辨識生物外形的部位卻毫無動靜。
換句話說,當我們看到這個可憐的人時,我們腦中恐怕根本沒把他當成同類。我們覺得他們是「另一種」人。甚至想要遠離他們,怕他們偷我們東西,傳染什麼病菌給我們。
大眾厭惡窮人的心理,來自於「世界是一個公平、人人都有機會的地方」的信念。這個想法讓人們相信窮人多是出於自己的被動、不努力,才會落得如此下場。講白一點就是「罪有應得」。
這種思維,會讓我們因一個人有錢或沒錢,就產生先入為主的判斷。而實際上,貧窮有其系統性原因。一個窮人也可能是品德高尚的。
假如自己沒有對人品好壞的評斷力,你,會被金錢牽著走。

‧錢,會影響我們自身的判斷力。
書中引述了一個心理學實驗,在金錢壓力大增時,人的判斷力會隨之下降。
為什麼高額負債者難以擺脫卡債的負擔?為什麼明明利率高到不可思議,這些人還會想要去借高利貸?
對於手上有足夠金錢的人,這是很難想像的問題。
但對於捉襟見肘的人來說,他們是身在完全不同的處境中。他們往往只想著先解決面前這個「沒錢」的危機,根本沒將不良後果列入考量。
經濟上的窘迫除了讓人無法擺脫高利貸款的沉重負擔,也會讓人容易落入迅速致富的詐騙陷阱。
你說,一個月賺三十萬的這種宣傳手法,騙得到張忠謀或郭台銘先生嗎?
不可能嘛。這對他們來說,根本不是太多的錢。
但這個說法對於低收入者,會非常有吸引力。對錢的渴望,會讓人忘記判斷這個賺錢計畫的真實性。
所以,令人感到悲哀的事實是,愈沒錢的人,愈容易掉入快速賺大錢的詐騙陷阱。
假如自己不知道抵抗誘惑,不知道要全力避免掉落入不敷出的陷阱之中,那麼他這一生,將會踏上一條崎嶇難行的財務之路。
錢,可以換取財物與享受,有其根本吸引力。但它也會扭曲我們對物、對人、對財務計畫的看法。
《為什麼撲滿比存摺容易存到錢?》這本書,即能讓讀者懂得如何明智地使用金錢,而不是被它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