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5日 星期一

《要有一個人》讀後感1:引導你往好的方向前行,不丟失本心

認真對待自己

光讀《要有一個人》的序,就獲得三個可以實踐的方法:

1 書可以當禮物、書可以當紅包、書本該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

2 人喜歡跟誰合作?重視承諾的人。因為他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要別人吃虧。

3 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句話,認真對待眼前的每一本書,認真對待「認真對待你的人」

差點就造成「欲練神功,揮刀自宮」的悲劇。不過幸好,我有先用愛瑞克在內在成就傳授的閱讀法,快速掃描到後記。

楊斯棓醫師特別提醒至少讀第二遍才開始做重點整理。第一遍就老老實實從第一篇讀到最後一篇就好,依照順序,不要跳讀。

上面第二點,多虧楊醫師提點如此簡單的原則,正是行走江湖的一點訣,講破不值半仙錢。



天使不敢走的路,傻瓜一步跨過去

讀《要有一個人》,被一個句子迷住:

「天使不敢走的路,傻瓜一步跨過去。」

書中有附上原文:

“Fools rush in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

當然楊斯棓醫師在書中有他獨到的見解,不過由於我想了解一下英文母語者的看法,於是就請美國人Sabrina 用比較直白的方式幫我解說一下。以下節錄她個人的想法:

I think that sentence depends on the situation but what I think from it is this:

Fools: this usually means people who don't make smart decisions, or do stupid things.

Angels: someone who is very holy, a very good person.

So I think this sentence means is that, fools do dumb things, they don't live a good life. But angels are good people, so they stay away from bad things. So I think it helps me want to be more of an angel, to do good things, and stay in a happy place!

Thanks for asking, Gary!



內向者

《要有一個人》的作者楊斯棓醫師推薦:


你也可以玩玩看,了解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

線上測驗的結果,果然跟我想的一樣:內向者。所以更要:

1事先練習提問

2記得微笑並坐直

3即使感到不自在,也要陳述自己的觀點

第2點的確需要更常執行,但提問跟講自己的觀點,我倒是滿自在的啊!



降階版捆綁術

在健身房實踐楊斯棓醫師的降階版捆綁術,把喜歡看的電影跟不是那麼自動自發的運動結合在一起。

一邊騎飛輪,一邊看<<黑道家族>>。

買股票,就有投資人的身份,這個相當有感。但不知怎麼的,跑步也好,騎車也罷,怎樣就是沒有運動者的認同,可見這招對我無效。

所以,我知道採用捆綁術才對我有效。



引導你往好的方向前行,不丟失本心

讀《要有一個人》,一翻開就不能放下,一路從早上看到夜晚,欲罷不能。
恨不得從每一篇序到後記,把每一篇文章、每一個文字,通通都化成自己的血肉。

就像愛瑞克說的:「閱讀是靈魂的混血。」

楊斯棓醫師的文章跟筆下的人物,深深觸動了我,串起人生至今所有閱讀的點點滴滴。

雖然「要有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我」的豪情壯志油然而生,但為了避免被一時的激情沖昏頭,還是得先冷靜,踩個煞車,思考該如何實踐這句話。

認真對待自己一年,可以寫Email寄到楊醫師的信箱,這是他在序中的邀請。

作家藍麗娟在《要有一個人》的序中說到:「楊斯棓醫師有股力量,如果你好,會讓你不丟失本心。如果你不夠好,會引導你往好的方向前行。」

整本書讀完第一遍只是開始而已,至少要用一年的時光來親身實踐。

比起一讀再讀、抓重點、做筆記,更重要的是身體力行。

要有一個人,引導你往好的方向前行,不丟失本心。

要有一個人,認真對待自己。

要有一個人,心懷台灣。

要有一個人站出來的思維,呼應在<<內在成就>>一書讀到的一段話:「你希望遇到怎樣的人,那麼你就去成為那樣的人吧!」

兩相對照之下,就更知道接下來要走的路。於是得出,不需要登上別人的山頭,但是勉勵自己,要有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我。盡己所能,看自己能做些什麼,就從這兒做起,這樣就夠好了。



【後記

我先報名自費參加楊斯棓醫師台南場的演講,再去西門路上的政大書城購買紙本書。

用行動跟新台幣支持我們喜愛的閱讀、演講跟紙本書,還能探索未知跟可能性。

真幸運,有拿到參加這次演講的席次,而且就在台南,連搭高鐵都不用,怎能錯過如此優質的講者跟內容。


要有一個人,那個人就是你。

還不趕快來聽演講。

超期待楊斯棓醫師帶來的震撼。



【三個問題請教楊醫師

為了參加楊醫師的演講,期待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想破頭擠出3個問題

1 步入中年,大約40~50歲的人,不是科技新貴、醫師、律師跟會計師,更不是什麼大人物,也沒有謝文憲、愛瑞克、吳家德等知名人士所擁有的影響力。如果說「要有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我」不是一句漂亮話,那麼一個普通人可以做些什麼?怎麼做起?

楊斯棓醫師回答:其實您舉的幾人,真的都是從「一個朋友(或用「粉絲」舉例)都沒有」的普通人開始練功的,如果想破頭還想不到自己可以做一點什麼,我覺得可以多聽好演講以自我啟發。



2 書中提到蒙格跟巴菲特的部分都很棒,而且提供綠角提倡的指數化投資跟資產配置,但沒解決投資的錢從哪裡來的問題?以及如何擴大本金?薪資在中位數以下的人恐怕連生吃都不夠了,更遑論投資?

楊斯棓醫師回答:是個好問題,其實綠角也很鼓勵人擁有好的工作能力跟相應的主動收入。投資的錢從哪裡來?超級好問題。有人比人命好:遺產多。有人比人摳門:比人會省錢。有人比人擁有更好的工作收入:(就不一一列舉)至少能bingo一個吧。很多人明明能更省,卻選擇輕易的把錢花出去。我舉個例子,賴憲政演講一小時有兩萬收入,他幾乎不喝星巴克,但他演講會提醒一些收入不高的年輕人說,你整個月星巴克不離手,請問你怎麼存到錢?(請各自意會,多說我變成雜念了)



3讀完《要有一個人》之後,覺得很有收穫,如何把它傳遞給親友?假如送書給對方,但人家不見得有興趣閱讀,直接丟在一邊,又該如何是好?會不會只是自己一頭熱,但其實時間跟金錢都浪費了?

楊斯棓醫師回答:書要挑人送。要挑有欠你一點點人情的人送最好,這樣他才有一點點讀書的動機。我曾買了某君一百本書,慌亂躊躇中一年內送完,完全沒有什麼準則,回頭想,才去省思怎麼做會更好,一定是三步前進兩步退的,不要害怕送的過程不順,一定要多構思、嘗試。如果跟母校感情不錯,回母校聯繫圖書館主任,確認對方意願,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內容簡介

  閱讀引路人楊斯棓,《人生路引》問世三年來,不斷奔跑,全新力作
 
  用22個人與書的故事,煨出生命的智慧,
  用一個真誠的信念,讓你激發前所未有的膽識,創造無限可能。
  ──「要有一個人,那個人就是你!」
 
  ※特別收錄:楊斯棓誦讀部分作品的有聲檔。
 
  每次聽到他那句「要有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我」,我都會感受到一陣靈魂震撼(或瑟瑟發抖),我不禁會這樣想:「真是個跟現代社會背道而馳的人。」──張瀞仁 Jill
 
  在關鍵時刻,你是否能成為挺身而出的「那個人」? 
  這22個人點燃的火種,必能激發你展開行動,
  支持你在人生下一個關鍵時刻,迅速拍板決策、勇於前行!
 
  要有一個人,提醒駕馭金錢的重要。
  要有一個人,成為一股推廣閱讀的超級力量。
  要有一個人,把每一樁好事說成好故事。
  ‧
  ‧
  ‧
  千千萬萬人,都該具備「要有一個人,那人就是我」的思維,著手改變能改變的,世界就會改變!
 
  2020年10月未上市就3刷的 《人生路引》,楊斯棓轉化28本經典好書的智慧,為人引光指路。睽違3年,這次他挑戰了難度高10倍的「讀人」。
 
  他在存款甫達一百萬時,「豪擲」93萬,不計回報的捐出。以「要有一個人」的膽識為軸,串起22位在他生命中有重大意義的人,引領讀者,深入其中,了解他們如何抱持「天使不敢走的路,傻瓜一步跨過去」的精神,以及挾著一股「那人就是我」的豪情壯志、敢於一肩扛起重責的擔當,一次又一次化危機為轉機,化不可能為可能。
 
  這22個人與書的故事,皆刻印著動人的核心信念,值得細細品讀、反覆思索,為你的人生開啟無限可能! 
 
專文推薦
 
  RainDog 雨狗,簡報工作者
  張瀞仁 Jill,作家
  陳沛穎,文字工作者
  鄭錫懋,「英語自學王」系列作者、講師
  藍麗娟,作家
 
強力推薦
 
  和斯棓醫師本人,很幸運地有較多的深入互動交流機會,所以很了解他對文字的鑑賞能力有多好。但他對於人,顯然一直有著更高的興趣。這是一本講人的書,寫的是一個有意思的靈魂,和另外22個靈魂碰撞後的疊加與糾纏。──RainDog 雨狗,簡報工作者
 
  上本著作《人生路引》中,楊醫師分門別類整理許多書中的智慧,並對應到人生幾個重大課題。這次,他除了讀書,也把守備範圍擴大到「讀人」;透過他的眼睛和人脈圈,我們得以學習到許多人生命的智慧。──張瀞仁 Jill,作家
 
  《要有一個人》寫的是「楊斯棓」這一個人,以及他所看到的標竿人物,但隨著閱讀會發現,楊醫師也想說的是:最後,我們不會是孤單一個人。──陳沛穎,文字工作者
 
  《要有一個人》,其實是想用一整本書,引發你把這句話接下去。很多人能看見問題,鮮少人願成為答案。藉著這本書,藉著這些偉大的心靈,斯棓期盼我們都能換個說法:要有一個人,那人就是我;若有兩個人,就是你跟我。願你、願我,都成為那個人!──鄭錫懋,「英語自學王」系列作者、講師
 
  拜讀楊醫師的《要有一個人》大作,看似用22本書串起的連篇文章,鎔鑄了22個「我就是那個人」──承擔者的利他人生;但細讀每一篇行文,蘊藏了更大量的利他人生,等待讀者逐一開採。可以說,《要有一個人》是一座寶山,不怕人開採,只怕人不採。神奇的是,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珍寶,愈往裡面挖,愈感到身心靈富足。──藍麗娟,作家
 
  (*封面照拍攝地點:郭怡美書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斯棓/閱讀引路人
 
  暢銷書《人生路引》作者。醫師,家醫科證號0005758。自2019年10月起卸下臨床業務,生活步調以照顧父母、勤讀史料為主。
 
  2013年3月29日起,他為了鼓勵公民思辨:「核電是否為臺灣必要選項?」於一年半內自費環球演講222場,足跡遍布臺、港、美、加。
 
  2014年初,他首次獲邀書寫《核能不是答案》的推薦序,表示:「得以名列該書封面,和社會聲量百萬倍於我的陳藹玲、郝廣才、蔡康永並列,著實有異樣感覺。」
 
  演講過程中,許多熱情聽眾變成朋友;心臟外科醫師李紹榕夫婦也是其二,後李醫師出書《最光明,也最黑暗的醫療現場》也邀請其寫推薦序。這兩本書打開他在編輯圈的知名度,至今累積推薦上百本書。
 
  2015年1月24日,他曾獲邀主持臺北市立圖書館每月一書活動,當月選書是《跟TED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他比照企業內訓規格的做法,創下同質活動有史以來參與人數的最高紀錄。
 
  作者曾任職全職講師一年半;2016下半年因父親身體微恙,臨危受命,接下診所,淡出教學舞台。
 
  自2015年始,他每月舉辦讀書有獎徵文活動,並親自包裝、寄贈禮物給讀後感最觸動他的讀者。他謙稱禮物是隨興而至的準備:顯微鏡、三萬哩程、茶葉醇酒,近來則是根據投稿篇數,捐出同等數量給丹鳳高中圖書館,充實館藏,嘉惠眾人。他希望更多人願意在離開校園後讀書,甚至希望參加者也去舉辦相關活動。他自謙所作所為僅是無畏布施,主張:「這種活動,任何一個人有心要辦,都辦得成。」他深信,終身閱讀可以持續改變一個人,而很多人若都如此改變自己,就會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
 
  2024年1月出版醞釀多時的最新著作《要有一個人:澈讀22種人生,你的人生有無限可能!》,書寫22位在他生命中有重大意義的人,從《人生路引》的「讀書」,進階深化到「讀人又讀書」。
 

目錄

〈推薦序〉第二座山.第二本書 RainDog 雨狗
〈推薦序〉熱愛生活的英雄 張瀞仁 Jill
〈推薦序〉讓我們前進,眼前的黑暗就是方向 陳沛穎
〈推薦序〉醫師執筆,心懷天下之疾 鄭錫懋
〈推薦序〉要有一個人,從一個人席捲的社會運動 藍麗娟

〈前言〉二十二個人,拓展的認知邊界

PART 1 慎防詐騙,駕馭金錢
1. 巴菲特
▍就算沒中巴菲特口中的「卵巢樂透」,也可以先寫下自己的墓誌銘,穩實前進!


用巴菲特標準跟前輩致敬
中了娘胎的樂透
事前了解交易的條件
我實現了自己的預言
所作所為都能榮登頭版
巴菲特引述蒙格版的以終為始

2. 查理.蒙格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在手,以一生為時間軸,有為有守的滾大《雪球》!


演講高手,風格獨樹一幟
勤於閱讀,出手從容隨意
〈人類誤判心理學〉一窺蒙格智慧結晶中的結晶
「應該做的事」V.S.「做了也不會受法律制裁的事」

3. 吳淡如
▍相揪柔情「生意人」吳淡如,歡喜共讀《習慣致富》!《人生路引》中關於《習慣致富》的三道提醒,猶記得否?


狄德羅效應,請牢記於心!
為什麼有人要出書談致富?
富人與俗人思維判若雲泥
販售慈善音樂會門票,怎樣創造最大票房?

4. 綠角
▍我後悔去上綠角的「資產配置」!後悔沒有早點去!


To invest or not, that is a question?
至少來得及「讓八十歲的你感謝四十歲的你」!
不做資產配置,來個孤注一擲,會怎麼樣嗎?
認同也驚覺資產配置的重要,該如何著手?

PART 2 同道殊途,樂推閱讀
1. 《名人書房》
▍《名人書房》既完成《超級任務》,也讓我自知不足,更賦予我大力推廣閱讀的超級籌碼!


《名人書房》播出,竟完成《超級任務》!
藉著替吳晟老師演講致詞,重新咀嚼員林詹家史
《名人書房》節目,如何成為我推廣閱讀的超級籌碼?

2. 歐陽立中
▍紅皇后口中,奔馳速度總是比人快兩倍的那個人叫歐陽立中。


若奔馳努力,仍有一線生機
向歐陽的讚美回禮

3. 宋怡慧
▍宋怡慧是一座全球移動的閱讀城堡。


推廣閱讀既是職業,更是志業!
天使不敢走的路,傻瓜一步跨過去
「書」暢其流後,海能納百川!
當「晨讀」取代了「晨考」
她不是爆紅,她「在欉紅」!
她讓我的演講足跡離「走遍世界」更近一步!

4. 《原子習慣》
▍壞習慣掰,好習慣常在,《原子習慣》讓人生不設限超展開!


《原子習慣》既出,誰與爭鋒!
我採取了「降階版」的「綑綁」
嘗試喚起良心,不如「放隻蒼蠅」!
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
已知《原子習慣》,規畫退休不難

PART 3 若有好事,說好故事
1. 要有一個人
▍經典演說〈要有一個人〉的最核心故事。


要有一個人,那人就是你
若還有餘糧,全部給臺灣
十二台鐵馬,衝破六百萬

2. 蕭美琴
▍《一個人也可以》?這次我不同意!


戰袍背心,一件都不能少
每個月的冠軍閱讀心得,獲贈「美琴戰袍」
允許自己釋放「一個人快要不可以」的訊號

3. 盧建彰
▍用心生活,就是把每一樁好事說成好故事!


一段掏心詞,我們認識彼此
受難之果飄百香
烘熟一塊肉也講究

4. 王金河
▍臺灣曾經有個「大愛迴旋」的故事。


陳拱北教授造訪北門嶼,著手拆彈
幫助臺灣烏腳病患的關鍵人物
憐憫之門立,免費診所興
番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傳
烏腳病之父,究竟是誰?

PART 4 苦海勇渡,助人無數
1. 火星爺爺
▍跟著火星爺爺學一技:三百萬人點閱的說故事能力。


三百萬人次瀏覽的經典演說是怎麼煉成的?
演講三部分:前菜、主菜、甜點
有法依法,無法依我余登發
阿公外公叫天時,腳數讚揭黃虎旗

2. 吳家德
▍吳家德總經理教你人生不卡關,成為人脈廣、業績佳的熱情咖!


What can I do for you?
熟、誠熟、熟熟熟
熟似、交陪、盤撋
五:十:一百三十五
飄洋過海聽演講
信任,是最寶貴的資產

3. 愛瑞克
▍《斜槓的 50 道難題》帶你想通:何謂「正業」?何謂「務正業」?何謂「不務正業」?


究竟什麼是「正業」?
持續陷在制度裡,就永遠與自己的「正業」無緣

4. 謝文憲
▍謝文憲的《如何創造全世界最好的工作》,一本書講完三十年的職涯故事。


謝文憲是台版的「數值化之鬼」
值得做的事,不一定值得非常認真做!
三分之一的人喜歡你、三分之一的人討厭你、三分之一的人隨便你

PART 5 莫埋頭苦幹,要抬頭苦幹
1. 黃東昇
▍美國有一位府城紳士黃東昇。


新潟出生,菲臺成長,負笈美國深耕
九年未見,不時懷念,友誼仍一線牽
致詞陣容,戰將如雲
大方獻花,愷切陳辭

2. 張瀞仁
▍張瀞仁的超能力,看似涓滴,實為霹靂!


《阿超》並不是一本工具書
偏內向者的「配速」與「切換」

PART 6 身穿白袍,行武士道
1. 曾貴海
▍胸腔科醫師曾貴海,醫治患者之肺,催生高雄之肺!


《人生路引》裡,有六個S
陳年誤解,朗詩回應
艱苦囝仔不是一暝就大,讀大學猶替老母送報紙
不愛做官,卻催生出高雄之肺
衛武營的微歷史
中央公園是紐約之肺,曾貴海催生高雄之肺
Who has seen the wind?

2. 林逸民
▍《放眼看天下》的慈善家醫師。


少年老成,追求真理不畏衝撞
神愛世人,不愛中國醫藥學院
首度出書,力邀我壓軸演講
〈要有一個人〉,經典永流傳

3. 李鎮源
▍七十六歲才開始「造反」的醫學博士。


師承杜聰明,埋首研究路
野百合學運,踏出第一步
四十年前驚見許強被槍斃,今朝拚命從虎口中救出李應元
一○○行動聯盟,堪稱史上非暴力抗爭典範
惡法讓盧修一身陷囹圄,反催生浴火白鷺鷥

4. 杜聰明
▍從「杜聰明獎學金」得主疑雲,徹底學一堂閱讀理解課!


百年樹人,惡小不為
詳細查證,以書為注
片段私帳,一時上風
願賭認書,繼續爬梳
天下至柔,馳騁至堅
把殘局下到開局
三個故事,完整釋疑
理直氣和,贏得尊重

〈後記〉不是三年,而是三十三年
 

推薦序精彩摘文1(※完整全文請見書)
 
第二座山.第二本書 
RainDog 雨狗,簡報工作者
 
  第二座山,是同名書作者,《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所提出的概念。
  我們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爬第一座山,試圖攻上財富、權力、名聲這些世俗成就的人生頂峰,努力獲得幸福人生。
  但有極少數的人,包括本書作者,年齡比我還小,但已然退休的楊斯棓醫師,他們爬的是第二座山。
 
  從選擇伴侶和志業,到實踐人生信念、貢獻社會,全然將自己投身於這些重要承諾之中,並在攀爬第二座山的旅程中,看見不一樣的風景,更為這個世界帶來了他的第二本書:《要有一個人:澈讀22種人生,你的人生有無限可能!》。
 
  ■讀書?讀人?
  身為讀者的你,是對「作品」比較關注?還是對「作者」更感興趣?
  我小時候看過一個故事,至今難忘:據說,托爾斯泰有回在吃飯時,餐廳老闆認出這位大作家,於是請他為自己簽名。
  托爾斯泰只淡淡地回了一句話:「雞蛋就算再好吃,也不需要認識母雞。」
 
  等我上了中學之後,讀到更多舊俄那樣一個大文學時代的往事,看到了更多頂尖創作者辨認出尚未嶄露頭角的新創作者的軼事,無一例外,都是從作品本身,建立起聯繫。
 
  和斯棓醫師本人,很幸運地有較多的深入互動交流機會,所以很了解他對文字的鑑賞能力有多好。但他對於人,顯然一直有著更高的興趣。
 
  這是一本講人的書,寫的是一個有意思的靈魂,和另外二十二個靈魂碰撞後的疊加與糾纏。
 
  ■溫情.人情.終歸多情
  可能有不少人對楊斯棓醫師的印象,定格在一名為臺灣犧牲奉獻、為土地正義發聲的鬥士樣貌,就像我幼時想到文天祥,就只有那個正氣凜然、慷慨赴義的形象。
 
  稍長之後,讀到一些文山先生未當丞相時,不拘小節的事蹟,「始知多情人,乃能有熱血」。
 
  一晃眼,斯棓醫師的人生,也過了宮崎駿所形容的「折返點」,但從本書的字裡行間,你可以強烈地感受到,那位躍然紙上的熱血少年,一直都在。
 
  交友當如楊斯棓。
 
  然而,友情有個永遠不能避免的致命之處,一個極不舒服的真相,那就是兩造情感永遠無法真正「等值」, 再真摯、再契合的友誼,都無法像李千娜所歌頌的「拄拄好仝款」(tú-tú-hó kāng-khuán,剛剛好一樣);所以得綿密地以理解、寬容、溫暖、感激等等為砝碼來平衡它。
 
  情感是很占人身心空間的厚墩墩東西,它會讓人少了自由,少了選擇。
  從而,輸的人永遠是比較深情、惜情的那一方。
  不過,我想斯棓醫師,會如另位歌手周蕙吟唱的:「不去計較公平不公平」。
  因為,他在爬第二座山。
 
推薦序精彩摘文2
 
熱愛生活的英雄
張瀞仁 Jill,作家
 
  我和楊醫師認識不算久,畢竟他的朋友動不動就是幾十年起跳、年齡更是橫跨好幾個世代。我跟他嚴格來說也不算志同道合,畢竟我們的路數實在南轅北轍。他會在社群平台上分享自己對政治事件的看法,動不動就是幾千字的長文和考證。而我,連買早餐時老闆娘找錯錢都不好意思說,政治或筆戰對我來說,更是太陽系以外的事。這麼說好了,我一輩子都不會成為像他那樣的人,我也幾乎確定他不會想過我的人生。神奇的是,我們成為彼此的朋友。
 
  交朋友對大部分人來說,跟珍奶加糖、肉粽配甜辣醬(或東泉辣椒醬)一樣理所當然,但我好像永遠達不到這種境界。直到看到親職作家羅怡君對內向者的描述我才恍然大悟:「(對內向者來說),『朋友』這個身分十分崇高,得先有對的磁場、氣味,且通過長時間的觀察,才能得到認可蓋章。當內向孩子說『我沒有朋友』時,意思很有可能是『他認為別人還不是他的朋友』,或是『沒有人是他認定的朋友』。」何止內向孩子,我都內向中年了還是這樣啊(掩面)。
 
  而大人版本的人脈學,我是一直到楊醫師引用演化心理學家羅賓.鄧巴的研究,並用「熟似」「交陪」「盤撋」三個動詞撰文說明,我才有一種「早說嘛!你怎麼不早說呢!」的領悟。
 
  對我來說,用簡單的方法解釋複雜的概念(如「什麼是朋友」)無疑是一門藝術,楊醫師總是在想辦法擔任這種知識橋梁的建築師,並且總是慷慨分享。上本著作《人生路引》中,他分門別類整理許多書中的智慧,並對應到人生幾個重大課題。這次,他除了讀書,也把守備範圍擴大到「讀人」;透過他的眼睛和人脈圈,我們得以學習到許多人生命的智慧。但我始終參不透的是:他為什麼總是可以這麼投入的讀世間萬事;不只讀,他根本整個人都浸在裡面了。
 
  在隨時都有這麼多事情要處理的時代,說實在,很多事情選擇冷淡一點會輕鬆許多。每次聽到他那句「要有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我」,我都會感受到一陣靈魂震撼(或瑟瑟發抖),我不禁會這樣想:「真是個跟現代社會背道而馳的人。」在內向者交朋友必經的長期觀察過程中,他不只說,也不斷用行動印證自己的話。沒事幹麼研究什麼烏腳病的歷史?他說:「我不做誰做?」上節目受訪還先寫逐字稿,不用吧?他回:「這樣對方比較好準備。」
 
  如果覺得他過著熱血中二的人生、甚至有點時間太多,那你就錯了。他常常在算效益和效率。
 
  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以後,依然熱愛生活。」那個會特別跑去日本只為了參加新書讀友會、會為了要寄書送讀者結果自己要去復健的人,難怪可以把年齡相差六十歲的人都變成自己的朋友。說到最後,我還是不覺得交很多朋友才算英雄,但我覺得比很多人經歷更多事情、卻還是比很多人都熱愛生命與土地的楊醫師,或許正好展現了英雄的一種模樣。
 
推薦序精彩摘文3
 
讓我們前進,眼前的黑暗就是方向 
陳沛穎,文字工作者
 
  《要有一個人》不只是這本書的書名,也是楊斯棓醫師行動的軌跡、奉行的原則。
  
  自二○二○年認識楊醫師至今,我曾參與或主導楊醫師專訪三次,內容互有關聯,回顧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個人品牌』的核心在於,找到一個你重視,不見得有很多人注目的領域耕耘,持續關注自己最在意的事情。如果他人有共鳴,就會散發影響力。」
 
  楊醫師重視閱讀思辨,在乎臺灣的未來。二○一三年以「思考節能」為號召,自費發起環島演講;二○一五年起持續每月舉辦讀書有獎徵文活動;二○二○年《人生路引》一書暢銷,版稅一○○%提前捐出,並善用其影響力將新書活動帶往「以眾人之力行眾人之事」的高度。對於想「做好事」的讀者,這是一本務實的經驗之書。裡頭沒有誇誇其談高見,而是娓娓道來親身力行的經驗。
 
  ■影響力是責任,也是原則的考驗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前作,此書有更多篇幅著墨臺灣政治歷史,亦收錄對時下政治人物的針砭的論證,能看出楊醫師對公共討論的期待。即便立意良善,論述與參考資料有所本,我仍有些擔心、甚至踰矩地問了楊醫師:「您不怕限縮自己的讀者群嗎?」
 
  「有了一些影響力,反而要去說更該說的話,而非擔心說了某些該說的話會讓影響力流失。」
 
  楊醫師以「為所當為,言所當言」定調影響力的真義,也以實際作為回應一直相信自己的人。於此我想起近期訪談楊醫師他所提及的:「心中有role model(好榜樣),人較不容易『行差踏錯』。如果心中沒有 role model,往往容易放自己一馬,道德邊界會自動下修,處事會愈來愈不嚴謹。」
 
  因此,《要有一個人》也可以讀到楊醫師對自身的要求與對讀者的期待:思考自己要堅守什麼樣的原則,然後絕不妥協。正如克雷頓.克里斯汀生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寫道:「一○○%堅守原則,要比九八%來得容易。」
 
  ■眼前的黑暗,就是方向
  與楊醫師較為熟稔後,我曾直白地問:楊醫師一直做事會累嗎?有想停下來的時候嗎?「我有role model,像賴和、李鴻禧教授、曾貴海醫師等。我有許多尊敬的人能仰望,給我力量。」楊醫師誠懇地與我分享這些人帶給自身的影響,那時我被觸動,尤其是我們聊到賴和時。
 
  《要有一個人》安慰因嘗試而受傷的我們,號召並鼓勵想起身改變的人,連結行動中感到一絲孤單的彼此。
 
  《要有一個人》寫的是「楊斯棓」這一個人,以及他所看到的標竿人物,但隨著閱讀會發現,楊醫師也想說的是:最後,我們不會是孤單一個人。
 
  分享給充滿可能,閱讀到此的你。
 
推薦序精彩摘文4
 
醫師執筆,心懷天下之疾
鄭錫懋,《英語自學王》系列作者、講師
 
  我人生的前兩本書,皆有斯棓賜序;斯棓人生的前兩本大作,我也有幸能提筆作序。雖是互相贈序,斯棓對我是扶持提攜,我對斯棓則是惺惺相惜。
 
  在《人生路引》中,斯棓試圖「以書為窗」,透過先行者的智慧,為我們省下試錯的時光。在新作《要有一個人》裡,他則企盼「以人為窗」,藉著這些勇敢有愛的心靈,帶我們看見自己心裡的微光。
 
  《要有一個人》,其實是想用一整本書,引發你把這句話接下去。
 
  書中有一段在拍賣會上,「賺了七萬元」的往事。彼時的斯棓,進入職場還不久,身上存款不豐,卻敢拿出一大部分的身家,與妹妹聯手拍下兩台鐵馬。
 
  斯棓說:「其實,我賺到的何止是七萬塊,回頭看,真正讓我賺到的,是過往不曾擁有的膽識。」不只英雄出少年,更要英雄趁少年。年輕時的勇敢經驗,往往可以支持我們「在人生下一個關鍵時刻,能迅速拍板決定、勇於前行」!
 
  《希伯來書》十章 35 節亦鼓勵我們勇敢:「所以,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So do not throw away your confidence; it will be richly rewarded.)但是什麼時候,我們能夠勇敢?當我們有機會,做一件比自己更大的事的時候。
 
  本書談到了無數個名字,每個名字都是一扇窗,每個名字背後,都有一個充滿勇氣、堅毅前行的故事。
 
  臺灣能站在現在的位置,正是因為有了很多勇敢的「一個人」。他們在眾人的需要上,看見了自己的使命和呼召,因此剛強站立,因此百折不移。
 
  「要有一個人」,下聯怎麼接?可能會是:要有一個人,大名杜聰明。要有一個人,名喚李鎮源。要有一個人,人稱曾貴海。
 
  很多人能看見問題,鮮少人願成為答案。藉著這本書,藉著這些偉大的心靈,斯棓期盼我們都能換個說法:要有一個人,那人就是我;若有兩個人,就是你跟我。
 
  願你、願我,都成為那個人!是為序。
 
推薦序精彩摘文5
 
要有一個人,從一個人席捲的社會運動 
藍麗娟,作家
 
  楊斯棓醫師與我的緣,起自二○一六年的《李遠哲傳》新書發表會,我邀請楊醫師來替這本耗費三年採訪撰寫、厚達九百八十三頁的傳記致詞。為了這五分鐘的致詞,他特別將診所休診一整天,早早到場與李遠哲院長對談。會中,自帶正向能量的楊醫師,用五分鐘技驚四座、感動了全場。與此同時,他主動在網路上舉辦徵文比賽,帶動了一波《李遠哲傳》閱讀、討論潮。
 
  俠義、誠意、創意、追求意義,楊醫師在紛亂的社會中讓更多人願意明辨是非,揮灑出一股撥亂反正的清明。
 
  ■用閱讀當藥方
  我看見的楊醫師,他的好,泰半是得自於閱讀。
 
  二○二二年楊醫師接受《名人書房》主持人詹慶齡老師專訪,至今累計十萬次高人氣點閱率。節目中,做足功課的慶齡姐故意問了一個看似簡單,但並不容易回答得好的問題:「閱讀為什麼這麼重要?」
 
  我們的人生一定會遇到很多的難題。隨著年紀增加一定會遇到愈來愈多的問題,但其實比我們年紀大的人,這些問題一定都遇過,有些人可能會把它寫成書,可能是藏在他的自傳裡面有一段……當你讀過了……你就會變成一個豁達的人……當你有了閱讀經驗,你就比較不會受傷,你心裡面多了比較多的餘裕,可以快樂的做你想做的事情。
 
  楊醫師娓娓道來的這段話,不只深得我心,也讓我愈來愈能明白,他十多年來心甘情願出錢、出力、出時間、出創意、呼朋喚友推廣閱讀,只因為他一直以來都蒙受了閱讀帶來的好處。
 
  不少人跟我一樣,在兒時讀過一句話:「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但我當時只認得字,對其意義似懂非懂,如今有了些閱歷,看見什麼是貧與富,也終於見識到貧者真的會因閱讀而富,富者真的會因閱讀而貴。
 
  楊醫師就是因書而貴的典型。
 
  閱讀使楊醫師寬闊、使楊醫師豁達、使楊醫師從洞悉佛學上做為一個人的「正業」之所在,而非綑綁於醫師頭銜的正「業」。他身體力行,用閱讀當藥方,以閱讀自利利人。
 
  每隔幾年,都會有新聞報導指出臺灣人的書籍閱讀率下降,也因此引起一波波喟嘆,臺灣人不閱讀已成為國安問題,應該要有人解決云云。
 
  誰來解決呢?
 
  我總是從楊醫師的每一場演講、在這本新書中也接收到這個強烈訊號:「如果你覺得,這件事應該要有人來做,那麼,這個人就是你。」
 
  這就是《要有一個人》的真義。
  當責,承擔起來吧!
 
  ■利他的寶山
  拜讀楊醫師的《要有一個人》大作,看似用二十二本書串起的連篇文章,鎔鑄了二十二個「我就是那個人」──承擔者的利他人生;但細讀每一篇行文,蘊藏了更大量的利他人生,等待讀者逐一開採。可以說,《要有一個人》是一座寶山,不怕人開採,只怕人不採。神奇的是,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珍寶,愈往裡面挖,愈感到身心靈富足。
 
  楊醫師在《要有一個人》書中,最使我潸然淚下的,是〈王金河〉這篇,王金河醫師為烏腳病患義診多年不居功,美國宣教士孫理蓮巡迴美、加募款義助治療烏腳病患,當讀到南北奔波為患者手術而過勞的謝緯醫師,我的心抽痛不已,淚流滿面。這「大愛迴旋」在公共衛生專家陳建仁博士的研究上開花結果,在引領全球公衛與環保標準的美國政府單位得到落實,並推介國際。臺灣醫療界這群默默付出、代代接力的利他者,用他們的生命點亮了光,光照耀了全世界,無數人免於受到病苦而家破人亡。
 
  我讀到的這些,都是我在楊醫師這本新書中開採到的寶藏,我還想開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你以為我在出冊,我是在做社會運動。」楊醫師在演講中總是這麼說。
 
  充滿利他情懷的楊斯棓醫師,總是使我聯想起百年前上醫醫國的蔣渭水醫師,謹以渭水先生的這段《臺灣文化協會會歌》歌詞為推薦序作結:
 
  「我等一舉天下利,豈可自暴棄,但願最後完使命,樂為世界人,世界人類萬萬歲,臺灣名譽馨。」